近來,全球芯片行業似乎陷入了一種“怪圈”,聲援華爲的國際芯片企業、半導體巨頭們着實不少,甚至還有一些芯片巨頭甚至表示願意與華爲合作,但是真正落實到行動的卻一個都沒有。其中就包括歐洲芯片巨頭英飛凌。據報道稱,英飛凌首席執行官是一位敢於無視美國禁令,聲稱英飛凌在技術、知識產權包括註冊地均不受美國限制的企業,因爲並未採用美國技術,所以可以放心地給華爲供應芯片。

似乎只要華爲開口,英飛凌“很願意”接下華爲的全部訂單。試問,英飛凌真的敢給華爲供應芯片嗎?去年5月20日,美國商務部下達“禁令”,華爲赫然在列。受禁令影響,高通、格芯(GF)、Intel、安森美等公司不得已只能對華爲斷供,切斷與華爲的合作。其中,也包括這家德企英飛凌。

當時英飛凌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先停供”,隨後公司將對風險進行討論評估,在做未來的決定。其實當時英飛凌完全可以不受美國知識產權的限制,爲何要對華爲停供?因爲英飛凌不這麼做,它很可能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排擠出美國市場。至於之後的事情,直至今日也沒恢復對華爲的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英飛凌對華爲的供應主要是MCU微控制器、電力集成電路等芯片,每年供應華爲的訂單約在1億美元左右。看似過億美元,然而對於華爲動輒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採購,可以說佔比完全能被忽略。這說明什麼呢?坦白地說,英飛凌根本沒能力接下華爲的訂單,甚至對華爲的芯片供應主要集中在微控制器和電力集成電路等芯片上,並不能滿足華爲在芯片上大部分的需求。

那麼英飛凌的表態,其實更像是一種“放空炮”,只聽響聲,但業內人士也好,華爲自身也罷,都明白英飛凌能做的有限。當然,如果從態度上講,英飛凌對華爲表達的支持態度還是值得感激和讚賞,不過就此認爲英飛凌能“拯救”華爲,一副只要英飛凌和華爲聯手就能面對美國禁令“破防”的宣傳,實在有些可笑了。

當然,表態要感激,可我們更要認清一點,那就是華爲在面對美國“封禁”這件事上,只能依靠自己,依靠國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依靠與中科院的聯手,依靠國內市場和民衆的支持,努力生存下去的同時忍下這口氣,臥薪嚐膽、磨礪自己的技藝,等待技術的突破纔是唯一的出路。

目前全球芯片生產的份額大部分都供應給了中國,就拿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球芯片4688億美元的生產總額中,中國直接進口了3120億美元。可今年隨着華爲芯片被美國徹底“禁掉”以後,下半年中國對芯片的進口註定大跳水,全年芯片進口總額能達到3000億美元就相當不錯了,事實上這還主要因爲上半年華爲在“禁令”到期前大量囤積芯片拉動的進口額度。

其實如果禁令不解除,明年我國芯片需求雖然會隨着全民芯片研發而增長,但少了華爲的拉動,芯片進口總額或將下降而非增長。注意了,現在給的數據是2018年的,所以2020年真實的進口數據很可能會超過2018年。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驅使面前,也不排除英飛凌爲搶佔中國數千億市場,直接無視美國禁令的可能性。

全球多家諮詢公司其實已經發出警告,由於華爲受到美國“禁令”影響,全球芯片供應將從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給略小於需求開始轉變爲供給遠遠大於需求,芯片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出現價格跳水,所以說華爲的優勢令多國巨頭垂涎不已。

目前全球多數芯片、半導體巨頭們都在一邊向美國申請豁免,一邊遊說美國“放華爲一馬”,因爲爲難華爲實則是擾亂了全球芯片供求平衡,作爲芯片巨頭最多的美國損失最大。哪怕他們努力佈局中國市場,最終也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可以替代華爲填補市場的買家。不得不說,很難想象全球芯片和半導體企業、廠商、設計公司都期盼華爲迴歸的場景。

這麼多巨頭紛紛爲華爲說情,美國尚且沒有撤掉禁令,一個話語權並非在產業鏈最前端的英飛凌,真的有能力拯救華爲嗎?答案不言而喻。不過也不必爲華爲太過擔心,因爲華爲5G、雲計算、5G技術產權以及國內市場和部分國際市場依舊可以源源不斷地給華爲造血,華爲倒不了,會等來我國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徹底成熟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