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後,很多人家東西帶不走

再捨不得也只能丟了

但是很多物件雖然舊了、過時了

卻帶着「家和時代的記憶」

該用怎麼樣的方式將它們保留下來呢?

「這批徵遷戶大多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從事過農耕、曬鹽、養蠶等許多傳統業,他們在生產生活中,一定會有許多老物件留存着,趁機加緊時間,去搶藏是當務之急。」得知街道三新村108戶徵遷戶要搬家騰房時,徐瑞金和餘觀祥兩人在街道支持下,萌生了關於開展沙地老物件的「尋物啓事」的想法,以此記錄傳承鄉愁往事。

「自前幾天在新灣公衆號發起通知後,不少人打電話來,想要捐贈,其中也有不是徵遷區塊的。大家都很積極。」徐瑞金說,短短四天,就已收到牛壓扁擔、四門衣櫥、紡織竹扣、杉板米桶、懶獅壺、大小克簍、四仙桌、囤窠、整套圓件等沙地代表性「老物件」五十餘件。

「師傅,您這物件有什麼樣的故事?」扛上相機,帶上「老物件」接收憑證,跟着徐瑞金和餘觀祥來到捐贈者周乃耕家,院子裏已經擺放着不少老物件,例如銅火熜、水桶等。周乃耕今年近80歲,他一邊介紹老物件一邊告訴記者,自家這些東西時間最短的也已保存了約60年,好些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珍寶」。

「這都是過去勤勞智慧的見證,送去民俗文化館,希望能和衆多文化符號一起傳承下去,也給我們自己留個念想。」對於周乃耕的囑託,徐瑞金和餘觀祥感慨萬千。連日來,像這樣自發捐贈的情形數不勝數,有的村民送來了家裏用過的生活用品,還有的村民送來了祖孫三輩用過的農具。

就像文化符號,老物件承載着村民們的「獨家記憶」,更見證了沙地人生活的變遷。

「留住老一輩生活的記憶,讓後輩們記住以往的農耕生活。」縫紉機、收錄機、老式衣櫃……這些天,三新村新建片忙着徵遷,看着這些老物件,街道相關負責人對保存這些老物件打心眼兒裏支持。「收集的希望就是讓村民們留個念想,並將這些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目前,這些老物件已經越收越多。據悉,這些記錄鄉愁的老物件,將先用工具車裝運到一處倉庫進行存放,對部分有點缺損老物件,擬請一些老工匠,進行修舊如舊,恢復原狀,並好好安置在街道民俗文化館進行收藏展出。

來源:新灣新城

點亮#老物件#拆遷#瑞金收藏

「師傅,您這物件有什麼樣的故事?」扛上相機,帶上「老物件」接收憑證,跟着徐瑞金和餘觀祥來到捐贈者周乃耕家,院子裏已經擺放着不少老物件,例如銅火熜、水桶等。周乃耕今年近80歲,他一邊介紹老物件一邊告訴記者,自家這些東西時間最短的也已保存了約60年,好些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珍寶」。

「這都是過去勤勞智慧的見證,送去民俗文化館,希望能和衆多文化符號一起傳承下去,也給我們自己留個念想。」對於周乃耕的囑託,徐瑞金和餘觀祥感慨萬千。連日來,像這樣自發捐贈的情形數不勝數,有的村民送來了家裏用過的生活用品,還有的村民送來了祖孫三輩用過的農具。

就像文化符號,老物件承載着村民們的「獨家記憶」,更見證了沙地人生活的變遷。

「留住老一輩生活的記憶,讓後輩們記住以往的農耕生活。」縫紉機、收錄機、老式衣櫃……這些天,三新村新建片忙着徵遷,看着這些老物件,街道相關負責人對保存這些老物件打心眼兒裏支持。「收集的希望就是讓村民們留個念想,並將這些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目前,這些老物件已經越收越多。據悉,這些記錄鄉愁的老物件,將先用工具車裝運到一處倉庫進行存放,對部分有點缺損老物件,擬請一些老工匠,進行修舊如舊,恢復原狀,並好好安置在街道民俗文化館進行收藏展出。

來源:新灣新城

點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