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胃#中醫認爲,脾爲後天之本,意思是指人在出生後,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都是由脾攝取營養物質後產生的。脾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決定了人體對營養的吸收,一旦脾功能出現異常,營養供應不足,人就會生病。中醫認爲,脾與胃、肌肉、口脣等相關,脾若不好,都能從這些地方得到反映。所以現代人面色發黃、眼袋、睡覺流口水、肥胖等問題多是脾虛導致。

脾不好身易病

當食物進入身體後,脾可提取食物內營養物質,之後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作用再轉化爲氣血,送往全身,並配合胃的功能維持消化系統功能,以及提供動力給肌肉及四肢的運動。一旦脾的健康失調,人體消化能力便會受到影響,並會出現腹脹、腹痛,泄瀉及四肢無力、疲倦等現象。此外,脾的健康和口脣及口腔有着緊密的關係,如脾失健運,會出現口中乏味、脣色淡白等表現。

食無定時、思慮過多致脾虛

現代人的脾最常見的問題是脾虛。城市裏的人飲食習慣不良,例如食無定時、暴飲暴食、飲食肥膩、貪食生冷等原因均能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此外,壓力大、勞累過度、思慮過多也會傷脾,導致脾虛。大病初癒或大手術後,也可能形成脾虛。

脾虛的表現

脾虛不但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睡覺流口水和眼袋大也可能因脾虛引起。

眼袋

脾胃功能直接影響皮膚和體內水分的代謝。當脾胃功能減弱,皮膚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供給,就會變得黯淡、鬆弛、無彈性,甚至導致眼瞼下垂形成眼袋。體內水分無法代謝排出,皮膚就會出現水腫,甚至溼疹。所以提高脾胃功能可以輔助消除眼袋,改善膚質。

睡覺流口水

中醫認爲,脾主肌肉,開竅於口,所以睡覺流口水與脾虛有關。由於脾虛運化失常,肌肉會跟皮膚一樣,失去彈力變得鬆弛。特別實在睡覺的時候,嘴巴因肌肉鬆弛而無法閉合,口水就會不自覺地外流。

面色發黃

中醫的五行五色學說認爲,脾屬土,對應黃色,所以脾虛的人,面色易發黃,而皮膚膚質因失去營養濡養而變差、黯淡,會使臉變得枯黃。同時,頭髮髮質、髮色也會變得色黃乾燥。

食慾下降、腹脹

當脾胃功能減退,最明顯的表現是食慾減低,喫一點東西就容易腹脹。

體重增加

有的人胖是整體發胖,而有的人則是局部發胖,比如腿變粗而上身正常,或者肚子、腰圍變大而四肢纖細,這其實是虛胖,也是由於脾虛引起。脾虛時,體內的營養物質和水溼無法正常消化和代謝,就會在體內堆積,形成肥胖,與其說這是肥胖,不如說是水腫。

大便異常

脾虛導致體內溼氣大,大便形狀和質地會變得軟爛、黏膩。

養脾六法

忌寒涼食物

冰涼生冷的食物要少喫,如生魚、冷飲等,寒性食物也儘量少喫,如苦瓜、西瓜等,別爲了爽快而傷了脾胃。

飲食清淡

平時喫飯忌太甜、太油膩、太鹹,這無利於脾的運化。最好多喫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果蔬。每餐七分飽,不要暴飲暴食。

作息規律

平時要按時作息,以補氣養血。晚上少熬夜,儘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

適當的體育鍛煉

運動時有助於排汗,而汗液其實就是體內的水溼,所以運動可以減輕脾胃代謝的負擔。此外,運動有助於強化脾胃功能,幫助腸胃蠕動,加快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

一定要喫早飯

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最大,所以養脾胃可以先從調整飲食開始,而一日三餐重在早餐。早餐養脾可以食粥,可以在小米粥中加入薏米、山藥等健脾排溼的食材。

不要久居潮溼之地

溼氣不僅由體生,也會從外入。如果周邊空氣溼度太大,溼氣就會滲入身體,加重脾臟排溼的負擔。所以儘量不要待在潮溼的地方,如果周邊溼氣太大,注意抽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