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二。

距离国庆节放假,还有两天。

终于可以开心玩耍了,胜利就在眼前!

早晨穿戴整齐来到窗前,准备关窗出门上班站好最后一班岗,

看到了窗下的一幕:

有点讽刺,有点感叹,

汽车就像笼子,交通就像笼子,整座城市根本就是个笼子,

我站在窗前看着这一切,我又何尝不是困居于笼子之中?

生活,就是一个牢笼,

我们可以短暂抽离·······比如去旅游,

却终将重归那里,

感叹发完了,拍张照。

于是,有了上面那张照片。

1

本来,是想立刻发个朋友圈的,但是,忍住了。

仔细看看,这张照片除了可以反映环境,其他一无是处。

换句话说。

这张照片,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传达给别人什么呢?

就是堵车,大堵车?

那也许我更应该@北京交通,

作为新闻图片会更合适。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类似的场景,

看到一个新鲜事儿,有趣事儿,荒唐事儿,

就想拍下来,然后发给别人看。

一朵云,一片天,一栋房子。

你觉得美,觉得有感触,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张照片,别人又该如何理解呢?

我一直觉得,合格的摄影人,就应该有一颗慈母一般的操劳心。

把自己照片的欣赏对象,都看做是1岁婴儿。

把自己的照片,看做是食品。

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然后再送到婴儿的嘴里。

不然,婴儿不喜欢吃,也消化不了。

2

所以,在我发朋友圈之前,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这张照片,到底有什么亮点。

首先,虽然照片中间堵成了狗,但整体性并不是很强,周边零星的车辆让照片看起来很散。

为了增强整体性,我放大了照片的中心,突然,就在中心这唯一的空档,看到了这位撑着绿伞的骑车人。

我果断剪裁,把照片变成黑白套彩色。

一张《交·痛》就完成了,一是谐音交通,二是展现杂乱、无序的痛苦。

那其实,拿这张照片举例的意思,就是想告诉大家。

即便是匆忙之间,随手拍的照片,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猛一看可能不完美,

但是,如果你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那么,你就可以在照片的细枝末节之中,发现亮点,并将其提炼。

3

这种提炼,可以用各种手段。

比如,前两天早上跑步,想用一张照片记录一下自己的身影。

回来看,发现这团光线就像笼罩在我周围的一团火焰。

所以,后期一下。

燃烧的小宇宙,就显现出来了。

很多好的照片,可能都是从偶然中得来的。

@Alan 天道

@一缕春风

@初见(此图为借别人图片为练习用,版权归原拍摄者所有)

这三张照片,是我收到的投稿

初看起来,就是有些平庸。

但是深挖,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亮点。

比如,当我看到第一张照片时。

我给出的建议,是通过剪裁,突出“男人与沧海”。

虽然有些断章取义,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好的摄影人,就是要有“照骗”的能力,就是要学会如何断章取义。

第二张照片,可能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天鹅身上。

但是,如果通过剪裁,突出“天鹅与楼房”。

让上面的三栋楼房,和下面的三只天鹅形成对应。

那会是什么效果?

当照片只有一个主体的时候,这叫有重点。

当照片有主体和客体对应的时候,才叫有思想。

第三张照片,我没有修。

而是群里的学员@初见自己修的。

说实话,让我眼前一亮、一亮又一亮。

本身平淡的照片,经过黑白负片处理,暗部变成亮色,亮部变成暗色,效果出奇的好。

这样,就成功把一张普通的竹林照转化为了水墨线条的艺术照。

4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张照片。

也不要小看你自己。

你觉得自己照片拍的不好。

可能只是因为处在学习摄影的初期,

那些“好”被藏得深了一些,

而你还没有掌握要领如何去发现它们。

随着你摄影水平的进步。

你的“嗅觉能力”会不断提高。

那时,你对于好照片的理解,

会更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审美”是绕不开的坎,

多拍、多练、多看,

是唯一的方法,

不要妄图有什么捷径,

如果有的话,

那只能是,关注我,关注手机相机摄影技巧,

YIH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