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現在很多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不愛和父母說話,一回到家就呆在臥室裏不出來。

前幾天朋友還在聚會上抱怨孩子一回到家裏就不說話,在外面和朋友相處的時候卻話很多。並且他的孩子遇到事情也不願意和家長說,慢慢的朋友就覺得自己已經不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了。

這不是個例,已經變成現今讓父母們頭疼的一大問題。那麼爲什麼孩子會和父母產生隔閡呢?爲什麼他們遇到一些事情卻不願意向爸爸媽媽傾訴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1、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敷衍了事

孩子小時候都是會想要跟爸爸媽媽分享很多事情,但那時候的大人卻總是會因爲工作忙碌而敷衍孩子。大部分父母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其實這中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傷了孩子的心,而且慢慢的就會打消了孩子想要和父母傾訴的心思。

小朋友的腦子裏會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大人的世界卻已經變得理智嚴謹,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孩子一些新奇的想法,大人是沒有耐心去和他們好好溝通的。孩子也是很敏感的,當他們發現父母的這種態度時,就會不再去和父母說。

2、對孩子只有說教

很多時候當孩子選擇把事情告訴父母的時候,換來的不是父母的安慰和疏導,而是一頓教訓。這種情況就導致很多時候的我們寧願和朋友傾訴,也不願意讓父母知道。年齡的差距和經歷的不同,讓父母和孩子思考事情的角度有很大的差異。

很多時候的父母總是想以自己的經驗來避免孩子走上彎路,忍不住地去說教孩子,但這種說教往往是不能被孩子接受的。

雖然父母是想要爲了孩子好,但是方法錯了的話是取不得任何效果的。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他們想聽到的是安慰和鼓勵,並不是批評和教育。

3、辜負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有自己的小祕密,當他們把這個祕密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時,都會讓爸爸媽媽替自己保密。但很多爸爸媽媽雖然嘴上答應了,但卻總是會將這個祕密告訴他人。

因爲在大人眼中這個祕密並沒有什麼,但殊不知在孩子的眼裏這就是爸爸媽媽不遵守承諾。他們會不再信任父母,時間長了自然就有很多事情不跟父母說了。

父母應該怎麼做?

1、重視孩子說的話,學會去傾聽

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都想要被重視。當孩子想要和家長說話的時候,家長不管多忙都要去認真聽他們說的話。不能因爲覺得孩子幼稚,就敷衍他們,對他們沒耐心。

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帶着包容和愛去對待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信賴家長,自然就會什麼話都願意和家長說了。

2、懂得如何去引導孩子

大人們都是一門心思想要爲孩子好,但很多時候孩子往往感受不到。其實也不全是孩子的錯,家長們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方式有問題。雖說忠言逆耳,但很多話並不一定要以說教的形式去告訴孩子。

家長們可以試着像朋友一樣的和孩子面對面交談,在閒聊中告訴孩子爲人處世的道理。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們覺得和家長交流起來更加輕鬆,也在無形中拉近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

3、保守孩子的祕密、尊重孩子的隱私

最好的結果就是孩子自己願意對家長毫不保留,而不是家長強硬地去窺探孩子。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祕密,並履行自己對孩子的承諾。不要不看重孩子的話,要言出必行。

這樣孩子纔會真正的信任你,願意在遇見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告訴家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是長時間建立起來的,孩子和家長之間也不例外。

總結

父母們都希望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總有需要獨自生活、脫離父母的時候,而在這種時候,父母們就會想要孩子可以告訴自己他們的所經所感。

父母們想要參與孩子的生活,想要爲孩子盡一份力。然而現實是很多孩子並不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等到自己對孩子一無所知的時候纔去思考爲什麼情況變成了這樣。

想要讓孩子願意和自己說話,就要從孩子小時候做起。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千萬不要在孩子的童年裏留下“苦果”。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