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每当家长要孩子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可能就会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完成。

比如说对孩子说做完这个任务就给你玩下手机,或者是给你一点零花钱做奖励。在家长看来这些奖励可能就会激励孩子继续的做这件事情,但是家长其实并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其实并不是一项交易。

家长一直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孩子以为亲子教育只是一场交易,那么该如何的教育孩子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呢?家长需要考虑到这几个误区。

小丽这段时间就有一个苦恼,因为她要求孩子帮自己做事情,就会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就比如说孩子拖下地奖励孩子五块钱,洗下碗奖给孩子两块钱。

小丽本想是靠着这个奖励,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勤劳,可以做更多的家务事,也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但是孩子似乎并不这样认为。现在小丽叫孩子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就要求小丽给予他奖励,当小丽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孩子理所当然的说,我只是帮你做事情,你当然要给我奖励。

那么小丽该如何做是最好的呢,我认为小丽首先该给孩子形成的是一种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

规则是一种约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束缚人们行为的意识的,它会要求人们做正确的事情,把人们做的事情圈在一个范围之内。

所以当一个孩子有了规则,他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他所做的事情也会在这个规则之内所完成,并不会逾矩。

家长的常见2个误区

1.喜欢用物质来奖励孩子

当家长长期以奖励来鼓励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在孩子的意识里面,孩子可能会以为家长和自己的关系,仅仅只是靠交易来维持的。他认为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必然会存在着利益的关系。

如果说没有存在利益关系的时候,那么两个人也不必再过于交往。所以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会缺乏同情心并且变得自私冷漠,因为他不会做一件没有利益的事情,即使做这个事情会帮助到别人。

2.父母易妥协

有的家长就是比较宠爱孩子,甚至说是溺爱。所以当自己的孩子撒泡尿耍赖的时候,很多家长就架不住孩子的这种行为,于是就心软向孩子妥协,满足孩子的要求。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方式,要遵守自己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向孩子轻易的妥协。

家长为什么想要给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1.形成规则意识的孩子成绩一般比较好

当一个家庭里面有了一定的规则的时候,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有比较严格的睡眠时间。他会照样培养起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所以孩子要早睡早起的习惯,他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活动,上课也会认真听讲。

这对孩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家长也都喜欢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2.对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孩子喜欢和家长吵架就是因为观念的不和。他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孩子在心里建立起了一套规则。那么他对事情就会有更全面的认知,对事物不会只停留在自己的思想阶段,他会接受采纳别人的意见,所以当他和家长产生矛盾的时候,也会有更冷静的思考。这样对亲子关系也会更好。

父母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

1.行为的示范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有时候家长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所以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行为。就好比是拿孩子的玩具,首先要问孩子的意见,询问孩子能否把玩具给自己,而不是直接拿走。这就让孩子建立起了规则意识。

2.要用言语暗示孩子

当孩子开始学习规则的时候,家长一方面要做到坚守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用言语暗示孩子。就比如告诉孩子,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决定,自己要负责。通过这样的暗示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建立起规则意识,让孩子对待事情有了更清楚的界限。

总结

当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亲子关系尽量不要依靠外在的奖励来维持,不放试一下建立规则,让孩子从内心里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激励。

育儿难题郝妈帮,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好妈妈郝女士,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