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表16.7元,微信支付不需找零,出租車司機卻收17元,並說這是行規;打表顯示15.4元,卻收15.5元,不見“舍”掉……如今,移動支付讓部分行業因零錢難找而形成的“四捨五入”行規成了過去。但近日,四川內江有網友反映,稱自己用微信支付出租車費用時,仍遭遇零頭“四捨五入”行規,甚至有4角零錢未被“舍”掉,而被“入”爲5角的情況。

出租車收費“四捨五入”,這確實是出租車行業存在多年的行規,很多城市都這樣。不僅如此,一些地方直接以紅頭文件形式明確出租車行業車費結算實行“四捨五入”機制。比如,安徽省會合肥物價局在2012年出臺的《關於理順合肥市客運出租車運價的通知》第九條規定,合肥市出租車每車次服務結束,均以計價器顯示金額元以下“四捨五入”,按元結算。

客觀而言,在現金支付年代,打的費“四捨五入”行規有其合理性和現實必要性。打的費據實結算,意味着出租車司機每天都要準備大量的零錢以備找零之用,這對出租車司機來說太爲難,很不方便,還耽誤不少工夫。而且,整體而言,打的費“四捨五入”談不上誰佔誰的便宜,不可能每位乘客都是“五入”,也不可能乘客總是“五入”,遇不到“四舍”。也正如此,在現金支付年代,絕大多數乘客對打的費“四捨五入”的結算方法能夠理解。

但是,進入移動支付時代之後,找零困難已經不存在,出租車收費失去了“四捨五入”合理性的社會環境,出租車行業繼續打的費“四捨五入”的行規非常不合理,乘客當然不能接受尤其是選擇移動支付的乘客。因爲在移動支付的今天,仍然選擇使用現金支付打的費的乘客已經很少很少,甚至一天遇不到幾個,決定了出租車司機每天需要準備的零錢並不多,準備快把錢的零錢足以,這對出租車司機而言並不是一件難事。而且,乘客選擇移動支付本身就不存在找零問題,完全不會耽誤出租車司機的工夫。所以,近年來,乘客投訴出租車司機打的費“四捨五入”案件明顯增加。

實際上,從法律角度說,打的費“四捨五入”行規本就沒有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價格法》則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總之,打的費“四捨五入”行規,只是現金支付年代的方便選擇、權宜之計。在移動支付時代,找零麻煩已經消失,打的費“四捨五入”行規該成老黃曆了,沒有繼續實施的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