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君作者:佳語

一、雙方各自戰略意圖

經過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意識到中國部隊已經參戰。“聯合國軍”則採取空中封鎖、地面打擊的方式發動攻擊。“聯合國軍”首先派航空兵摧毀鴨綠江上所有橋樑和渡口,阻止中國方面的後續增兵計劃。地面則是以美軍第10軍在東線經長津湖西進,美軍第8集團軍在西線由清川江北上。兩軍企圖在江界以南武坪裏會合,然後再向北推進,最後把志願軍部隊打回鴨綠江以北。

在西線,志願軍準備將敵軍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集中6個軍將其殲滅。在東線,則準備將其誘至舊津裏、長津湖一線,由第9兵團的3個軍將其殲滅。

二、西線戰場

11月25日黃昏,志願軍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

11月26日,第38、第42軍殲滅南朝鮮軍第7、第8師大部,把“聯合國軍”的西線戰場打開一個缺口。“聯合國軍”爲堵缺口,急調土耳其旅、美軍第1騎兵師阻止志願軍的攻勢。

第38、第42軍則實行雙層迂迴戰術,切斷美軍第8集團軍退路。38軍第113師於27日晚從德川出發,沿小路向三所裏穿插,創造14小時跋涉70餘公里的戰術奇蹟,於28日8時到達三所裏,切斷了美軍第9軍的退路。

第39、第66軍進到寧邊以南地區,第40軍進至院裏地區,第50軍進到埔川以西地區。

至此,美軍第9軍第2、第25師,土耳其旅和美軍第1騎兵師,李僞軍第1師各一部陷入志願軍的包圍之中。

30日,敵調集上百架飛機和上百輛坦克反覆攻擊我陣地,但突圍和北援之敵相隔不到1000米,卻可望不可及,始終不能突破我陣地。

12月1日,美軍第9軍從三所裏、龍源裏突圍無望,被迫遺棄大量輜重裝備轉向安州方向突圍。撤退中,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慌亂中翻車致死。

三、東線戰場

西線發起反擊後,志願軍東線第9兵團的第20、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也完成了反擊作戰準備,第26軍主力也開始向長津湖地區開拔。第9兵團抓住美軍兵力分散的有利時機,在27日黃昏發起反擊,戰至28日,志願軍已將敵陸戰第1師主力及第7師1個加強團分別包圍於下碣隅裏、柳潭裏和新興裏地區。美軍的4個團、1個坦克營、3個炮營約1萬餘人被我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

28日晚,第27軍和第20軍分別對新興裏和下碣隅裏展開攻擊,但因兵力不足,凍傷較多,僅在外圍斃傷美軍1000餘人。

29日,美軍第1陸戰師被圍部隊開始反擊。楊根思率領1個排扼守陣地,連續打退美軍8次進攻。在全排僅剩兩名傷員,且彈藥已盡的情況下,與敵同歸於盡,保住了陣地。

30日晚,第27軍對新興里美軍發起進攻,戰至12月1日將其全殲。

12月2日,第27軍主力和第20軍第59師與從柳潭裏撒退的陸戰第1師主力展開激戰,殲其一部。

3日,陸戰第1師主力丟棄重裝備撤往下碣隅裏。

6日,美軍在大量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經古土裏繼續向南突圍。志願軍層層阻截,步步緊追,先後斃傷俘美軍1400餘人。陸戰第1師憑藉裝備優勢,才逃脫被全殲的命運。

三、打過“三八線”

在東西兩線遭到沉重打擊後,“聯合國軍”於12月3日開始向“三八線”實施總撤退。4日,志願軍乘勝追擊。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人民軍越過“三八線”解放延安半島和甕津半島。9日,人民軍收復元山,將“聯合國軍”的陸上退路完全切斷。

美軍被迫調集300餘艘艦船到興南港,準備全部從海上撤退。志願軍第26、第27軍不顧連日作戰疲勞,同人民軍一起展開追擊,17日佔領咸興,19日佔領漣浦機場並殲敵一部。24日,中朝人民軍隊收復興南地區。至此,除襄陽外,敵軍全部被打退到“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役遂告結束。

第二次戰役歷時29天,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爲重大的一次勝利。志願軍不但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的“聖誕節”攻勢,而且將戰線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線”。志願軍取得的勝利震驚了世界,他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落後捱打的近代歷史形象。斯大林在得知志願軍的壯舉後,也不禁讚歎連連: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