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阻擊戰,廖耀湘爲何突然後退繼而全軍覆沒?9個字一語道破天機

解放戰爭中,有三大著名的阻擊戰,即黑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徐東阻擊戰,其中黑山阻擊戰最爲艱難兇險。

1948年10月15日,東北野戰軍攻克位於遼寧省西南部的錦州,切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

這時,蔣介石組織“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對錦州進行夾擊,妄圖重佔錦州,此時地處錦州東北端的黑山,便成爲至關重要的地方。

大戰一觸即發,而國軍指揮官就是時任遼西兵團司令的廖耀湘。

出身黃埔六期的廖耀湘,是國民黨軍中的少壯派,三十年代曾留學法國,抗戰後期參加了打通滇緬公路的戰役,他那一套軍事理論和指揮方法完全是從美國人那裏學來的。

鄭庭笈說廖耀湘“是個書呆子,看書看得多,有唯武器論,沒有裝備不能打仗。很重視訓練,重視士兵的小動作。射擊、瞄準,自己爬;對步炮協同很重視。曾說:‘解放軍是人海戰術,很勇敢,只有用炮火轟纔行。宿營一定要把炮火佈置好纔行,否則不去睡覺。’他的圖上指揮是頭頭是道,如何佈置,如何掩護,但炮火一打就沉不住氣了,沒有實際經驗”。

廖耀湘的軍事生涯一直比較順,他的新6軍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式機械化裝備,來東北後在第一次四平戰役中佔了便宜,所以相當驕橫自負。

10月21日,廖耀湘下達了向黑山發起進攻的命令。

22日,七十一軍的兩個師從側面展開迂迴,207師的三旅在兵團直屬重炮團的配合下攻擊正面,同時向我軍陣地開進。

23日清晨,敵軍在尖山子與我二十八師擔任警戒任務的前哨連八十二團七連交火,敵人雖然發動猛攻,但帶有試探性質,未敢冒進。

24日,敵人以四個師的兵力在五個炮團和幾架飛機的支援下,向我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爭奪高家屯三個制高點:石頭山、九二高地、一○一高地。

下午3點,石頭山、九二高地被攻佔,到了下午4時20分全部落入敵手。

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十八師師長集中了12門山炮向一○一高地猛烈轟擊,戰士們抱着拼死也要守住黑山的信念,不顧一切犧牲,趁着敵人立足未穩之時向前述三個制高點猛衝,硬是在半個鐘頭之內把高家屯的三個制高點一個一個全部奪了回來。

這一天的戰鬥,以敵人毫無進展而結束。

10月25日,廖耀湘傾其全力,用三個軍中的五個師和兵團的全部炮兵進行進攻,在正面戰場上,果然是以新六軍的一六九師爲先鋒進攻高家屯。一六九師不僅有新六軍的炮兵支持,還調來新一軍的炮兵支持。

天一拂曉,敵人衆炮齊轟,一直轟到8時,之後又飛來10架飛機進行輪番低空轟炸。

由於敵人在火力上和兵力上都大大高於我軍,所以敵人採用了趕羣羊的方式,以成團的兵力進行衝鋒,甚至於當我軍與敵軍在陣地上短兵相接進行白刃肉搏時也進行密集炮轟,讓他們的步兵當炮灰與我軍同歸於盡,用以削弱我軍的有生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傷亡慘重。在九二高地上,我八十二團五連全部犧牲,無一倖存,陣地也被攻佔。在一○一高地上,我軍以高昂的代價連續擊退了敵人的二十幾次進攻。

10月26日,東北野戰軍主力自錦州地區趕來,完成對敵“西進兵團”的合圍和分割。

又經過兩天猛烈的攻擊,至28日全殲該兵團10萬人,其中包括號稱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中的新一軍主力和新六軍全部,廖耀湘被活捉。

時間來到3年之後。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時任院長的劉伯承爲了把這所學院辦好,不拘一格選用人才,身爲戰犯的廖耀湘被選爲教員。

廖耀湘在講臺上把軍事理論和實戰典範有機地結合起來,講得深入淺出,出神入化,受到臺下將軍們的熱烈歡迎。

在另一次講課中,廖耀湘的調子比較低沉,那是講他升任國民黨第九軍團司令官後,在遼瀋戰役中,指揮的6個軍、10餘萬人被解放軍全殲。

傍晚,廖耀湘在幽靜的校園散步。

忽然,一個軍人向他走來行了一個軍禮,說:“廖老師,我是參加黑山阻擊戰的一個團長。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你。在黑山阻擊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你們再鼓一把勁,就有可能攻下黑山,可以避免全軍覆滅,爲什麼你們突然後退?”

廖耀湘無奈地說了9個字:“國民黨的軍心渙散了。”

此乃一語道破天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