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犧牲的紅軍師長,彭總多次囑咐:不要忘記自己這位愛將

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忘記,萬里長征的勝利,是無數紅軍將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據統計,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師職幹部約有80多人,其中,洪超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相對於其他的紅軍高級將領而言,洪超的名氣不是很大,他的貢獻很容易被歷史所掩蓋,彭老總在生前就曾多次囑咐,不要忘記自己的這位愛將。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重溫一下洪超師長的事蹟。

洪超,1909年生於湖北黃梅,早年在家鄉搞過農民運動。

1926年,北伐軍開進黃梅,17歲的洪超隨即投身於火熱的革命鬥爭中。

大革命失敗後,地主惡霸反攻倒算,洪超九死一生,最後在地下黨組織的營救下逃出虎口。

不久,經人介紹,洪超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

1927年12月11日,洪超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

起義失敗後,洪超到韶關附近轉入朱老總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

朱老總見洪超年輕、機靈,便留他在身邊當警衛員。此後,洪超成爲一名共產黨員,參加了湘南起義和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戰鬥。

1929年1月,紅五軍上井岡山在寧岡與紅四軍會師,爲加強紅五軍的領導工作,決定從紅四軍中抽取一批骨幹,彭超就是在這時被調到紅五軍司令部擔任參謀工作,從此他成爲彭老總麾下的一名戰將,跟隨南征北戰。

從1930年8月起,他曾歷任紅三軍團第三軍第四師團長、第五軍第一、第三、第六、第四師師長,都是拳頭部隊的軍事主官。

1933年3月,在草臺崗戰鬥中,洪超身負重傷,失去了左臂。

1934年10月20日,時任紅軍第四師師長的洪超率部作爲先頭部隊通過贛縣塘坑口,向信豐新田百石村挺進,準備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

洪超親自率紅十團進軍百石,黃克誠政委率紅十一團、十二團等在側翼打掩護,阻止敵人可能的增援。

當時百石守敵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紅軍的猛攻,不久就棄守碉堡,收縮在村裏一座建築堅固的“萬人祠”裏,被紅十團包圍。

紅軍要其投降,裏面的粵軍卻不停地向外打槍,把喊話的紅軍戰士打死。

此時,洪超帶着一個警衛排準備趕往紅十一團與黃克誠政委會合,恰好路過這裏,他馬上到前沿觀察,命令調集迫擊炮消滅圍牆內的敵人。

話音剛落,便被圍牆內的敵人射中頭部,當場犧牲,時年25歲。

洪超犧牲後,由於戰事匆忙,他的遺體被當地一位陳姓老鄉草草收斂,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

紅軍將洪超生前的一件長大衣留給他作紀念,這件大衣成爲洪超留下的唯一遺物。

每逢清明節,當地村民都要集體爲他掃墓,以淳樸的民間方式祭奠英靈。

洪超自從離開家鄉參加革命,至全國解放初一直杳無音信,家人都不知他的去向。

1954年春,他的一位同鄉和戰友回鄉帶回噩耗,卻不知道他犧牲的確切地點,更不知洪超埋骨何處,家人也曾尋找過烈上遺骸,卻毫無結果,後來根據百石村民提供的線索才確認了洪超的埋葬地。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也沒有忘記洪超師長做出的貢獻,2006年清明節前夕,他的墓地被重新修整,並建造烈士紀念碑,由張震上將題寫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