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爲大將,卻享受元帥待遇,主政一方,沒人知道他是最大的官

在開國十大將中,張雲逸將軍的革命生涯極具傳奇色彩,有3點是他獨有的:十大將中他資歷最老,參加過廣州黃花崗起義;年齡最大,授銜時已經是63歲高齡;工資級別最高,是惟一拿着元帥級別工資的共和國大將。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功勳卓著,無論是在中國革命,還是新中國建設,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多人以爲開國大將張雲逸是廣西人,因爲1929年,他在廣西參加、領導了百色起義,解放後又是廣西黨政軍一把手,全國人大會上他是廣西代表,但他卻是地道的海南人。

1892年,張雲逸出生在海南文昌的一戶貧農家庭,十幾歲的時候,只有一雙母親給做的布鞋,平時基本上都是打赤腳,只在有點場合的時候才穿布鞋一一怕穿壞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雲逸很早就出來闖,一個參加了同盟會的同鄉看到張雲逸很聰明,就把他帶出海南,來到廣州。

他的革命事業也因此開始得比較早,16歲加入同盟會,1926年祕密加入共產黨時,已是國民革命軍的少將參謀長。

對於張雲逸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在他們所處的那種情況下,有一百個理由不幹革命,幹革命只有一條理由,那就是爲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自由解放和民族獨立,爲勞苦大衆謀利益謀幸福。

1937年10月,全面抗戰打響後的第三個月,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爲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張雲逸任參謀長。

爲了組建新四軍,張雲逸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主持新四軍的那段時期,後來也被評爲新四軍發展最快,執行政策最好的一段時期。

在1945年10月,新四軍軍部發表建軍8年來的戰績公報顯示,8年中新四軍在江準河漢之間的8個戰略地區抗擊日軍13個師團、僞軍23萬人,總計大小戰鬥近3萬次,斃、傷、俘日僞軍429636人。其中張雲逸參與指揮了許多關鍵的戰鬥,被稱爲“百戰將軍”。

張雲逸“老成持重,威望頗高”,中央對這位老將軍一直都很照顧,評銜授銜也是如此。

按照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大將是行政四級,張雲逸定的是行政三級,也就是說,他雖然軍銜是大將,但享受的卻是元帥的行政待遇,這也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特例。

張雲逸大將晚年常說,我是海南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兩個小弟弟因飢餓生病無錢醫治而夭折。我是爲窮苦大衆翻身解放,脫離國民黨舊軍隊而參加革命的。作爲一個高級幹部,不管職務多高,都是人民公僕,不能忘本。

新中國成立後,張雲逸曾主政廣西,被稱爲"一個懂經濟的軍事家"。

比較一下新中國成立前的省區圖和現在的地圖,很明顯看到:解放前的廣西一塊海都沒有,就是一個內陸省份。解放後,張雲逸向葉帥從廣東要了一塊海,也就是湛江海域北部灣區域。當年廣西從廣東要來的從北海到東興的地帶,作爲廣西的海岸線。

如今,作爲和東盟合作的紐帶,海岸線所在區域成爲北部灣經濟圈,張雲逸留給廣西的這片海,爲廣西的經濟發展埋下了伏筆。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爲當時主政一方的大員,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廣西最大的官,其實,這和張雲逸的個人修養有很大關係。

對待普通的老百姓,他時常告誡工作人員要親近待人,不能給人以距離感,而他本人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張雲逸到山東農村做調查工作,一行人來到老鄉家聊天。老鄉們看到首長來視察,就趕忙拿出大瓷碗,拿抹布往碗裏一擦,然後準備倒水招待。

張雲逸身後的警衛參謀便把隨身攜帶的杯子拿出來放在桌上。

他立刻板着臉說:“拿走!”

然後,他自己跟老鄉捧起大瓷碗一起喝。

出門後,他對自己的警衛員說:“你到老鄉家裏,人家請你坐下,倒了水給你喝,你還拿出自己的杯子,這不就是嫌棄人家不衛生?以前我們打仗的時候,進了老鄉家,不要說給你水喝,請你進去坐坐已經很好了。現在人家倒水給你喝,你還嫌這嫌那的。”

後來,張雲逸大將因體弱多病,相繼辭去領導職務,1974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