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電影《八佰》正式在國內上映,一個多月以來,這部電影已經收穫了超過30億元的國內票房成績。目前,《八佰》在豆瓣上的評分爲7.7分。

作爲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中堅力量,管虎的導演生涯較爲平穩,執導過的作品許多都可圈可點。管虎執導過的電影,劇本多數由他參與創作,這是他保持電影創造力的一種方式。《八佰》不是管虎執導的第一部抗戰題材電影,有別於《鬥牛》對人物和人性的刻畫,以及《廚子戲子痞子》中展現的劇情反轉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八佰》尋求的是一種共鳴,是對先烈們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禮讚。

在《八佰》之前,抗戰題材的電影很少能成爲票房黑馬。2016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王毛》在上映後收穫了良好的口碑,豆瓣評分爲7.9分。可惜這部小成本的黑白電影沒能實現票房的逆襲,最終的票房只有263萬元。2017年上映的電影《捍衛者》與《八佰》同樣以淞滬會戰爲背景,上映後的口碑也不錯,但主創陣容的低調和宣傳力度的不足,令這部電影只收獲了一千萬元的票房。

可以說,《八佰》爲抗戰題材電影創造了可能性。喜劇題材和科幻題材的電影常常能成爲票房黑馬。喜劇片老少咸宜,在闔家歡樂的節日備受青睞。而科幻片抓住了觀衆的獵奇心理,以炫目的特效吸引觀衆的眼球。對於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觀衆多多少少有些審美疲勞,《八佰》的成功,爲抗戰題材電影創造了可能,好比《哪吒之魔童降世》爲國產動畫電影帶來了希望。一個動人的故事,加上有分量的主創陣容,以及適當的宣傳,這是《八佰》給予抗戰電影的啓示。

電影《八佰》取得了30.63億元的票房成績,那麼,片方能分到多少呢?按照票房分賬比例,片方能分到11億元。《八佰》的拍攝成本爲5億元左右,加上宣發費用,《八佰》最終的利潤還是十分可觀的。

電影《八佰》成爲了管虎導演生涯中由自己獨立執導的最賣座的一部電影。二十餘年的導演生涯,管虎執導過許多風格迥異的作品,在穩紮穩打中形成了自己的電影風格,作品的質量觀衆有目共睹。張譯和王千源的演員生涯都經歷了一段摸索的時期,在那段時期裏,他們默默錘鍊自己的演技,等待機會。之後,張譯通過《我的團長我的團》、《我和我的祖國》等劇集得到了觀衆的認可,王千源也通過《繡春刀》、《“大”人物》樹立了熒幕硬漢形象。默默努力的電影人,體現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重視每一次機會,儘可能地詮釋好一個人物,呈現好一個故事。《八佰》爲抗戰電影創造了可能性,從整個電影行業來看,《八佰》的啓示也耐人尋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