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與今人,對待人生意義的追求上是不同的,古人之一生,追求圓滿的結局,今人追求的是幸福感。

“圓滿”一詞,本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一件事完成了。比如到寺院敬香禮佛,祈福行願,整個過程誠敬謙恭,彷如諸神即現眼前,起心動念未敢虛妄。待到行禮完畢,自可長舒一氣,心清氣寧,神態安和,謂之圓滿。

可見,圓滿雖言的是結束,意卻在過程,注重的是一件事的細節取捨和心靈歸處。古人向來喜談圓滿,卻又甘於平淡,因爲圓滿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渴慕,需要精神的內在追求支撐,而不是循跡而去的外尋。寄託於外物的反饋,永遠無法達至圓滿,尋尋覓覓終究是竹籃打水。

圓滿的人生,只會產生於簡單之間,任何複雜化的事物,都終將遠離圓滿。我們去看古人的生活起居,一定是簡樸的,符合自然之趣旨的。古人的愛情婚姻,友情親情,無不如此,簡單透明,認真卻又不過於執着,負責而念及恩情,沒有現代人司空見慣的自私與薄涼。

圓滿的人生,不同於完美。完美是極致的,圓滿是平和的,完美是張揚的,圓滿是從容的,完美是刻意爲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圓滿是有意而爲,順水行舟天作岸,自在自得。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任何行至極致的事物,必然走向衰敗,唯有平和,清泉慢流,方得久遠。猶如秋日的金桂,不貪求、懂得細品的人,才深得其中暗香三味。

終有一日,你也會發現,那些張揚之物,都多多少少帶些水性,總是變化太快,缺少守心如一的定性。追求完美,就太過張揚了,若浮萍,似楊花,稍縱即逝,然後消於煙雲之中。

完美都是刻意爲之的結果,在這刻意的背後,其實已經捨去真和善,沒有了真善的浸潤,美就缺少靈魂。失去了靈魂的美,是乾枯的,荒涼的,就像是一美人,遠遠望去,形態五官還算玲瓏,待走近一看,臉氣凜冽,面無血色,竟無可觀處。

圓滿不同於完美,追逐圓滿的古人並不求得人生的十全,因爲人生哪有處處滿意?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不過是用心經營、小心呵護纔有了彼此的不負此生,愛情、婚姻、友情和親情,不過是相互的成全。

追求圓滿的人,允許殘缺的存在。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人與事很難預料,所遇難事,也要消化,所遇非人,也要面對,喫一塹長一智,笑看過往,猛勇前行,坦然接受生命留給自己的遭遇,這是追求圓滿的古人所持有的生命哲學。

追求幸福感的今人,是大不相同的。幸福是什麼,很難去定義,也無法量化,但指的不過是快樂與舒服之類。和誰在一起很快樂,這叫做幸福,日子過得很舒服,這也是幸福,幸福說到底不過是一種感官的感受,帶有享樂色彩。

幸福是種感受,並且是自我的、直觀的。在一些人看來,有些人有令人豔羨的生活,一家幾口過得很富足已經很幸福了,但他本人卻覺得生活過於平淡,不驚不喜,缺少激情和快樂。追根揭底,幸福沒有標準,因人而異,充滿變量。

古人認爲,家庭和睦健康,衣食充裕,三餐四季有愛的人陪伴,一生沒有大的錯失罪過,守得一方心田的善意,就已經是圓滿之人了,上不愧天地神靈,下不欠妻女良人,內心安穩坦蕩,足以慰此生。

古人所求甚少,所以圓滿得來容易,今人索求過多,以至於畢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卻如指縫中的流年,悄無聲息地溜走,一轉眼此生過半,卻還總是不幸福。

追求幸福的人,應該懂得,幸福是不能與快樂掛鉤的,因爲很多的快樂並非精神的取悅,並不是那個智慧具足的本我所需要的,而只是肉體的享樂,並且這份享樂脆弱而帶有欺騙性。

很多人在所謂的快樂之中掉進慾望的泥淖,而後帶來的是無盡的掙扎和苦惱,須知快樂不僅不代表幸福,任何快樂也是有代價的。

總而言之,幸福是內心的感受,常與快樂緊密牽連,更多顯露的是自我追求和率性表達;圓滿是對人生的自我成就,剋制而充滿真實和善意,展現的是生命之美。

追求圓滿的人,心中有價值判準,不會給他人留下薄涼。追求快樂的人,只爲快樂而去,不問東西,也就談不上什麼道德與否。願此生,你我都做個追求圓滿的人,在追求圓滿的路途中,遇見快樂遇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