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LZ專區的石龍縣更名爲XZ縣。兩年後,復置WX縣,XZ縣城外遷。

三年後,X女士出生。

那個時候LB還不叫LB,但是WX縣和XZ縣的地盤爲LB市的雛形打下基礎。

X女士出生半年以後,Z先生出生在還叫大瑤山瑤族自治縣的地方,三年後的1966年6月8日,大瑤山瑤族自治縣改爲JX瑤族自治縣。

在大瑤山還沒成爲JX縣的1935年10月21日,年僅25歲的費先生和新婚妻子王女士應邀到這裏來開展民族調查,倆月後,倆人轉場迷路,費先生失足跌入陷阱,王女士在獨自求援途中不幸遇難,留下一段令人嘆息的瑤山悲歌。

從此,費先生與大瑤山結下不解之緣。

新中國成立後,心繫瑤山的費先生先後於1978年、1981年、1982年、1988年四次重訪故地,爲大瑤山的建設出謀劃策,對瑤族地區民族關係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見解、做出了重要貢獻。

費先生第二次到訪大瑤山的時候,Z先生才15歲,正是一個懵懂少年對山外充滿好奇的年齡。大瑤山的鉅變也激發了少年那不安分的心,等費先生第三次造訪大瑤山的時候,剛剛18歲的Z先生已經到400公里外的省城求學。

早Z先生出生半年的X女士,此刻已經在距家1500公里外的HB財經學院成爲大二女生,就讀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長江邊上留下這個壯族姑娘的美好回憶。

1,Z先生

結束省城2年求學生涯後,Z先生回到故鄉JX縣,從一家銀行當地支行的信貸員做起,一步步做到部門負責人,直至升任辦公室副主任,這一路Z先生走了四年,這四年間Z先生踏遍家鄉的山山水水。

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甜。在JX的四年,Z先生得到全方位的歷練,聰明才智得到極大發揮,大瑤山成就了他。

四年後的年初,Z先生被調至省城,到省行辦公室做一名辦事員,省城和縣城之間還隔着當時的LZ地區,這一步不是跨越,簡直是飛躍。

這一年,Z先生24歲,開掛的人生就此開始。這一年,是他人生的本命年,龍門是普通人的障礙,但是對於Z先生來說,只需要一個“飛躍”的動作即可完成,龍門內外兩重天。

進入省行第二年,Z先生在CC金融管理幹部學院信貸系信貸專業學習,爲期兩年,這爲日後的晉升埋下伏筆。

彼時,作爲工業基地的東三省正是計劃經濟的頂峯時刻,作爲共和國長子的CC一汽,更是傲視華夏,從邕城到CC取經是必然,也是時代特色。

從冰天雪地的CC回到四季如春的邕城,Z先生感覺渾身充滿力量,他要大幹一番事業,爲壯鄉父老貢獻自己的力量,那年,他27歲。

Z先生從CC金融學院學習結束,兩個月後的當年9月,與西南邊陲的鄰國開啓了祕密會晤,隨後領導人正式外訪,發佈聯合公報,實現邦交正式化,結束了13年的對立。應該說,爲達到這一目標,雙方都作出了巨大努力。

沒有邊境戰亂之憂,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保民生,Z先生的金融專業優勢就發揮出來。

在中越關係正常化的第三年(1993年),Z先生被提拔爲省行辦公室副主任。這年的3月7日,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詞在《深圳特區報》發表,只是歌名還不叫《春天的故事》,詞作者蔣開儒寫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一年後,蔣第二次找到曲作家王佑貴,王佑貴用湖南話反覆朗誦着歌詞,在這過程中得到了靈感,二人經過一個半小時後完成了《春天的故事》的初稿。

那位老人將“改革開放”四個字定調以後,“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Z先生也不例外,在辦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1年4個月後,任省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又經過1年4個月的歷練,Z先生調任省城分行任副行長。

從縣城的信貸員到省城分行副行長,Z先生努力了13年,他就任副行長的第二年,香港迴歸祖國。

在副行長的位置上2年2個月後,Z先生華麗轉身,受到重用,調至省政府辦公廳,擔任黨組成員,省政府研究室、省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當年,那個18歲的瑤族小夥從大瑤山走出來以後,能否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走進省政府的大院成爲高層智囊團成員?從信貸員到高層智囊,Z先生奮鬥了15年。

自此,他成爲大瑤山的傳奇,成爲瑤族的明星。除了祖先盤王的加持,還有就是自身汗水的澆灌,這是他的幸事。成爲高層智囊後的第二年,澳門迴歸祖國的懷抱,這是國家的幸事。

細數Z先生的經歷,不難發現,走上領導崗位以後,任何職務前邊都有個“副”字,在“副”字沒有去掉以前,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

一直以副手的形象出現,如果機會來了,能否扛起正職的擔子?Z先生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千禧年的5月,Z先生掛職任G務院法制辦財政金融司副司長,當年11月結束。順利成爲該省高層智囊機構的負責人。

不惑之年,他成爲該省高層智囊機構的“一把手”。多年後,另外一位40歲的青年就任一個地級市的市長。這兩個記錄在該省至今無人能破。

在他轉正的頭一年,他的故鄉脫離LZ地區,劃歸地級LB市,該市有個很響亮的口號“天下LB,來者皆賓”。

雖然是地級市,但是該市的存在感很弱,到2016年,該市常住人口也就220萬。2019年的GDP終於達到654億,在14個兄弟中間墊底,終於取代了H市的“十四阿哥”地位。

在高層智囊機構主政半年以後,該省成立金融辦,Z先生當仁不讓成爲第一任掌門人,金融和政策沒有人比他更懂行。彼時他還是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到金融辦兩個月後,他掛職任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爲期半年。

在金融辦的9年,Z先生完成上市公司監管部門掛職、碩士學位取得、中青班培訓的步驟和過程,依照慣例,這是要提拔重用的節奏。

果然,在中青班培訓結束一年以後,Z先生終於得到一個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調任該省H市一把手。

曾經,作爲高層智囊機構的負責人,他協助高層起草和制定政策。現在,作爲H市的一把手,需要來執行政策,並且檢驗自己當年制定的政策具有多大的可行性和含金量。

他到任的當年,也是知天命之年,年屆半百,是混退休還是俯下身子做事?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畢竟他去的地方號稱“鬼見愁”,城市多年沒起色。

他,能行嗎?

上任第一年,H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2014年,率先制定《H市生態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成爲該省第一個生態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8.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5年時間GDP增長95億,從數據增速來說,還是很務實的,沒有出現大幅度的變化,穩中求進、求新,Z先生做到了。

到任當年,H市的GDP排名在全省位列第14,本地幹部開玩笑說他們在全省的地位是14阿哥。離任那年,H市的GDP排名在全省依舊位列第14,但是增速和位列第8的BH持平,家小業小底子薄,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難得。

這幾年,H市無論是城市面貌還是居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變化,沒有當年他打下的底子,現在的主政者想有作爲也是有心無力。、

任內,H市成爲世界第一個長壽市,這些年的長壽文化和旅遊資源讓H市煥發了活力,當年一曲《坐上高鐵去H市》更是風靡大江南北。

憑着過硬的成績單,他被提拔爲統戰部長,躋身省委常委序列。從當年爲決策層提供智囊服務,到自己進入決策層,18年過去了。

Z先生這一路走的很踏實,貴爲常委,也沒有絲毫鬆懈,利用高科技技術建立平臺,爲廣大企業排憂解難,所有問題不過夜,該省的企業看到了希望。

一年半後,Z先生被重用,調至Q省省城做一把手,至此,離開了他奮鬥35年的故鄉。距離他的知天命之年已經過去5年。

又一個一年半後,他同時任Q省新區的工委書記,這是他4個職務中的第3個,8年前提出設立該新區構想的大佬已官至正G級,此時,該正G級已是第二年任期。

該新區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吸引大批高科技公司在那裏安家落戶,那裏儼然成爲西南的“杭州”,每年一次的“大數據論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至今,到Q省工作已經兩年,不知Z先生是否有過“夢迴大瑤山”的經歷,畢竟,那裏是家。

2, X女士

HB財經學院四年的大學生涯,距今已經過去36年,不知道武漢的熱乾麪和蛋花酒是否能喚醒X女士曾經的味蕾。

該學院就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前身,學校源於1948年以鄧小平爲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並由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的中原大學。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HB財經學院由財政部領導,學院成爲一所多學科、綜合性高等財經院校。1984年12月,以HB財經學院法律系爲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由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財政部下發“關於部屬三所財經院校改變名稱的批覆”,HB財經學院改名爲中南財經大學。1988年10月,學校建校四十週年,鄧小平親筆爲學校題寫了校名,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爲校園內的陳毅元帥半身銅像題寫了“陳毅”二字。2000年,原隸屬於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併組建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當時的HB財院還是財政部領導,和湖北省沒關係,也就是佔着湖北的地盤,可以說從那裏畢業的學生自帶“財政部血統”,都是財神爺的門生。

大學生涯是美好的,而工作以後身不由己,無論職場還是官場,沒有女孩子,只有女漢子。

大學畢業的X女士沒有留在武漢,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的省城,在那裏的經濟幹部學校做了兩年老師,然後轉崗到省城計委的計劃經濟研究所擔任助理經濟師,從履歷不難看出,X女士工作的早期主要是以研究爲主。

計委這個部門是上世紀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特色,更是發改委的前身,屬於實權部門。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五年規劃”都少不了他們參與,主要提供智囊支持。

X女士在研究所埋頭苦幹三年半以後,進入計委辦公室工作,這一年,她才26歲,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辦事員,但是部門重要。

在一個不起眼的崗位,有的人找到了光明,有的人看到了盡頭,這就是人與人的區別,不用說,X女士屬於前者。

“只管付出,不求回報”的黃牛精神在年輕的X女士身上得到展現,畢竟80年代的大學生還是稀罕物,單位裏有個大學生都當寶,不像現在的大學生滿大街都是。

9年時間,X女士從辦事員、副科長、科長一步步做到副主任的位置,同時也見證了省城的發展。

況且那時的省政府主要領導也是工作狂,對工作要求比較高,X女士所在的部門和崗位沒有機會去偷懶,同時,沒人想偷懶,也沒人敢偷懶。

80年代的大學生都是寶,這種“寶”的人設似乎在X女士這裏沒什麼動靜,因爲到了而立之年位置依舊穩定,此刻,距離參加工作,已經過去9年。

工作的第10個年頭,X女士的命運迎來轉機,不再是兜兜轉轉的狀態,她如同鉚足勁的發動機,一路升遷,多崗位歷練。

而立之年5年後,她開啓了別樣之旅,此時,距離澳門迴歸祖國的懷抱還有一年。半年後,她職務前邊的“代”字去掉了。

千禧年到來之前,她完成了沿海發達城市掛職鍛鍊、搞定研究生學歷,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世紀。

千禧年,有些人的開局註定了結局,X女士則是開啓了主政一方的仕途之旅,在這個位置上,她如願進入最高殿堂鍍金三個月。

上進的人追求進步,社會纔會發展,與時俱進方能跟上時代潮流。不惑之年,老東家的門牌上多了“發展”二字,這次她以“一把手”的姿態踏進這個大門。一年後,門牌上又多了“改革”二字,“計劃”伴隨着時代成爲歷史名詞。

“時勢造英雄”,伴隨着社會的每次變革,時代淘汰一批人,更會成就一批人,適應並融入纔是硬道理。

在脫胎換骨的老東家擔任“一把手”一年一個月以後,X女士得到提拔重用,成爲省城的主政者之一。此時,也正是省城的大發展之際,聰明才智加上基層歷練以及開闊的眼界爲進入決策層鋪就道路。

省城決策層的位置上四年,X女士給省城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形象,省城已經與國際接軌,開始承辦一個吸引東盟國家一起參與的國際展會,況且是時任領導人主推並親自參加的盛會,成功打造的“國際性大都市”人設,成爲省城的新標籤,X女士功不可沒。

至此,一顆耀眼的明星在華夏南疆冉冉升起。

距離知天命還有三年之際,X女士得到一個外放的機會,被提拔至q市成爲代行政一把手。倆月過渡期後,成功去掉“代”字,成爲一方主政大員。

從老師到地方行政一把手,X女士奮鬥了26年。從長江岸邊到北部灣畔,X女士走了30年。

彼時,與她搭檔的班長,在她這個位置曾經是全省最年輕的地市行政一把手,但是倆人有個共同的標籤“80年代大學生”。一個出道在京城,一個出道在省城,倆人註定要在“濱海之城”聯手畫藍圖。

班長到q市2年以後升任班長,在班長的位置上度過3年,回到省城,躋身該省副職領導。

班長調任以後,X女士順利接棒,此時,她已到知天命之年,而班長的位置一坐就是4年。

X女士接棒的第一年,q市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753.74億元,比上年增長7.9%。在她離任的頭一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1102.05億元,增長9%。四年間,GDP增長近350億,平均每年增長近90億。

一晃,在q市7年過去了,時間過得好快。

縱觀X女士的奮鬥歷程,人生的第一個4年在大學度過,第二個4年在省城的決策層位置度過,第三個4年在q市班長的位置上度過。每一個四年都不平凡,都有收穫,未嘗不是幸事。

大學畢業以後,X女士開啓了一路向南的模式,青蔥的大學生回到故鄉省城,再到該省的q市,從江邊到海邊,大風大浪X女士見多了。

一不小心,34年就從指尖溜走,能夠留下的也只剩回憶。X女士又開啓了向南模式。

這次,一路向南走到了天涯海角,在那裏,她直接進入Q省決策層,連過度都免了。

時隔11年,X女士又迴歸老本行,不過那次管省城,這次管一個省,而Q省則聚焦在世界各國的鏡頭之下,每年的各種國際會議和論壇,遠遠超過故鄉省份的規模和數量。

蘸盡江海寫風流,皆是身後功與名。

天涯海角的風聲、雨聲,聲聲如夢,如癡如醉!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