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名牌的內地大媽消失於廣東道,如同向珠寶金行及藥妝店宣佈末日來臨,連帶名牌水貨店都“一鍋熟”。入行逾二十年的楊老闆形容當下的經營狀況屬於崩潰,虧損達數十萬元,眼白白看着鋪內總值700萬元的衫、褲、鞋、袋天天貶值,打算以三折虧本賣貨品回籠資金,望熬到租約期滿再作打算。

巔峯時老闆幾乎每個月飛歐洲購入500萬元貨物,未到埗已有熟客預留衣物,但數年前網購及代購興起,開始令名牌水貨行業走下坡,經營情況絕非外界想象般風光。去年雖然生意削半,但仍然夠錢出糧交租,疫情卻令他大失預算,實體店客戶幾乎爲零,靠零星網上訂單續命,每日生意額由以前的至少4萬至5萬元,急跌至數百元,唯一慶幸是去年中已經停止入新貨,部分訂單更是賠錢取消。

零售寒冬下租戶能夠做的無非開源節流。老闆指着貨物:這個袋,專門店零售價4.9萬,我們來貨價1.9萬,剛1.5萬賣給行家,虧4000塊!

楊先生打算將全店貨品以專門店零售價三折發售,熟客再減,望藉助低價推廣吸本地客購買,回籠資金交租。與此同時,今個月起有老臣子停薪留職,其餘員工放半個月無薪假,楊先生亦半價支薪以共度時艱。

業主向來懶理租戶生意多寡,生意不好,老闆位銅鑼灣恆隆中心的2,000尺商廈單位照舊要交約27萬元租金。老闆相信疫情過後奢侈品銷售仍舊不易,現鋪租約期滿後或不會繼續,考慮改爲在商住地區租鋪,並加強線上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