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洙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身着綠衣的小女孩坐在長廊邊緣,清脆童聲誦起花木蘭的故事。高臺上立起巾幗背影,長長紅綢隨風獵獵,詩詞聲漸落,《木蘭詩》清亮悠長的歌聲響起……

10月1日晚,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秋晚會登陸央視一套、三套、四套,以及央視頻、央視網等新媒體平臺,播出後三個頻道累積收視市佔率超40%,在全國上星衛視同時段排名第一,微博熱搜超過30個,全網熱搜超過150個。

今年,中秋月圓之夜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週年,“雙喜臨門”之日,這場引起熱議的晚會融中秋文化、家國情懷、民族特色於一體,以歌會爲主線串聯起具有悠長曆史的中國故事。

承襲傳統,描摹文化之美

今年的央視秋晚坐落於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陽,主舞臺選址在隋唐洛陽城應天門前,順着中軸線,古老與未來在“一眼千年”中相互映襯。

在傳統中品讀佳節,是今年央視秋晚的底色。《月光》《左手指月》《白月光》三首歌接連對月這一意象進行解構與發散,《歸鄉》《異鄉人》訴說對家的思念,《靜夜思》《清平調》等以詩爲媒、用歌訴情。同時,晚會也將河南洛陽文化娓娓道來,以北朝民歌改編的歌曲《木蘭詩》,有身着豫劇服裝的孩童表演中間唱段;武術表演《日出嵩山》致敬電影《少林寺》主題曲,着布衣持長棍的表演者動作利落……

每年秋晚,唯美的舞臺設計都很好地映襯晚會主題。今年央視中秋晚會第一次使用360度的全景舞臺,一輪巨大的圓月屏幕邊,卷軸般的LED屏幕從天空順流而下鋪向地面,與舞臺上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共同營造出中秋佳節氣氛。歌曲《白月光》婉轉空靈,合唱團背後是一輪巨大剔透彎月,月光絲線般傾瀉;《木蘭詩》的紅綢利用道具和屏幕虛實結合,表現黑白紅的強烈風格,圓月屏幕一度化身“貼花黃”的鏡子;《愛的箴言》的地面屏幕設計成一張超大的唱片,唱針的位置是長桌,隱喻譜寫一首愛的唱片,圓屏上是一男一女的剪影在彎月上跳舞……

晚會的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效設計、視覺設計都引起觀衆熱議。《左手指月》的兩位歌手聲音空靈,在高臺上被璀璨銀河環繞,負責LED屏畫面設計的秋晚視頻總監之一趙永亮解讀,“設計《左手指月》時提出的概念就是空靈、簡潔、美,歌曲的後半段,唯美的粒子星雲打底,由星雲中生長出的花瓣光線纏繞簇擁着兩位歌手,蝴蝶在空間中飛舞,把極致的唯美、空靈、浪漫賦予這首歌。”

而歌曲《山河圖》則歌唱祖國山河壯麗,環繞舞臺的屏風緩緩打開,LED屏化身爲從上至下打開的卷軸,卷軸上九曲黃河繞山奔騰而下,金沙般流動於光電中,另一位視頻總監張波解讀設計說,“歌曲本身很燃、節奏感很強,所以想要將其與國風融合起來。圓弧形屏風打開的那一瞬間,畫卷如清澈的水流一樣鋪陳下來,然後將光感的色彩跳躍與歌曲的律動相結合。”

從視覺效果來看,整場新潮元素的表達亦與古風相融。古老的應天門、天堂、明堂與現代科技的舞臺奇異和諧,彩燈與焰火和樓閣蓮池共同搭建場景。趙永亮說,因爲今年中秋和國慶同一天,所以晚會不僅延續了以往中秋的唯美浪漫風格,還蘊含宏大的家國情懷。張波也介紹,節目設置除展現中秋傳統文化外,還極富青春動感的表現力。LED屏幕跟隨旋律風格噴射出極具動感的光流,彰顯出現代科技的強表達力。

融入新意,敘述別樣秋思

與往年的央視秋晚相比,今年的節目有不少“創新”。

在沿襲堅持多年的篇章式結構中,今年中秋晚會除了序《明月升》、尾聲《海上明月》之外,又設置了上篇《月圓花好》、中篇《鄉關何處》和下篇《家國萬里》三個篇章。每一篇章開頭,身着古代復原裝束、演奏傳統樂器的自得琴社便奏起一支曲,一首首經典詩篇片段應和主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起望月懷人的思緒,《秋思》勾連鄉愁,《春江花月夜》描繪出瑰麗圖景……

三重敘事主題層層遞進,始於月光之思,收尾於時代脈搏,在小家與大國、小團圓與大和平之間找到契合點。

在央視秋晚的舞臺上,“小團圓”是一個鮮明的特色。沙溢、胡可夫婦唱起《愛的箴言》,郎朗、吉娜夫妻二人分別身處洛陽與上海,通過鋼琴上的手機對視,以雲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不滅的煙火》。

“小團圓”帶來溫馨,多個組合則在“新老互動”中展現新意。85歲的女作曲家谷建芬與楊坤共同演繹《今天是你的生日》,這首歌是她在新中國成立40週年時創作;歌唱家廖昌永與青年演員關曉彤在舞臺上隔岸對唱《歸鄉》;青年藝人王源唱起《說唱百家姓》,一個個延續千年的姓氏在卷軸屏幕上與光點共同閃現。

同時,節目也融入更多年輕態的表達。以純音樂打開每一篇章的自得琴社,是近年來在網絡上引起關注的國風創作團隊。在他們一貫的風格中,古代妝容的樂師在淡黃背景中或坐或立,以古琴、笛、大鼓等演繹改編歌曲,引起網友稱讚。這樣的畫面延續到了秋晚,並令琴社成員從“畫”中“走”到舞臺上。與張信哲共同演唱《白月光》的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也是擁有許多忠實觀衆的青年音樂團體,歌手與合唱團高低音相互應和,融爲一體。

自得琴社。

點亮中秋,融媒引領新習俗

從1991年舉辦第一屆至今,央視中秋晚會亦已成爲佳節“傳統”。而在舞臺上追求中秋意象的同時,央視秋晚還通過號召新的“標誌性動作”,爲過節傳統賦予新時代特徵。

爲晚會預熱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新媒體平臺發起了#我拍了拍月亮#的話題,鼓勵網友曬出自己拍攝的月亮美圖或視頻。號召得到廣泛響應,王源、關曉彤、霍尊、鄧紫棋、李宇春等多位嘉賓拍下自己所見的月亮照片進行宣傳,國漫代表作《秦時明月》也爲這一活動製作了月亮合集視頻,許多大學官微也積極參與拍攝,影響力擴散到各個圈層。微博話題閱讀量達3.9億,討論量超70萬,一輪輪來自世界各地的圓月被集合到一起,在央視秋晚的召集下爲中秋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家人團聚的月圓之夜,是訴衷親情的時機。晚會錄製之前,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曾於全網發起#帶媽媽上央視秋晚#話題,號召網友曬出與媽媽的暖心合照,便有機會在節目中爲媽媽點亮中秋的溫暖《螢火》,爲對團圓的嚮往之情提供了抒發的平臺。話題在微博上閱讀量超4200萬,許多網友曬出孩童時或當下與媽媽的合照,並表達了對媽媽的感謝和愛,“藉此機會我想說媽媽辛苦了,我愛您母親”。

而待秋晚如約而至,當鄧紫棋演唱寫給媽媽的歌《螢火》時,LED屏上便展現出一組組母女/母子合照。“媽媽,謝謝你愛着我,白天總悄悄陪着我,黑夜是我的螢火……”在對媽媽訴以感激的歌聲中,熒屏內外皆是團圓。

團聚觀月看秋晚,全球華人共度佳節。截至10月2日12點,#央視中秋晚會#等相關話題累計閱讀總量超140億,全網熱搜超過230個,輻射力不斷擴大,還有網友曬出家中電視播放秋晚的照片。晚會在網友間獲得不俗口碑,節目內容、舞美、服化道均引起熱議,有人留言,“今年的中秋晚會雅緻又時尚,是中國人的審美沒錯,是我們千年文化的傳承沒錯”“是審美天花板了”。

根植傳統、融出新意,彰顯文化價值並擁抱新時代潮流,中秋之夜,央視中秋晚會爲全球華人獻上一場“千里共嬋娟”的文化盛宴。

編輯 | 侯雯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