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聚集在一起拉家常、谈闲话。在他们的聊天内容中除了家长里短,还有一些政府关于农村的政策,偶尔还时不时地说上一两句俗语。这些俗语基本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供后人体会借鉴。在众多俗语中,有一句俗语这样说“50不盖房、60不种树、70不做衣”,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这三个年龄阶段为什么不做这些事情,有什么讲究?老祖宗流程下来的这些老话是否还在理?

一、50不盖房

在农村,人们对于栖身之所特别重视,往往都会选择自己修建房屋,而不是以租房来度过漫长岁月。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座房子,但在很多农民心中,有房子是一个家庭完整的象征,他们对于房子的渴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城市,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买房难、买房累,但是大家还是会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自己心中那套房子而奋斗。所以,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房子都是很重要的存在。

许多年纪稍微大点的农民依旧在为盖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忙碌,那么这句俗语中的“50不盖房”的意思就是让这些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的人不要再操心盖房子的事情了,因为在老祖宗的思想里,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且50岁已经算年龄大了,应该享受晚年的生活了,不需要再耗费精力和体力来为儿孙盖房。

2

二、60不种树

众所周知,种一棵小树苗到其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句俗语里的“60不种树”的意思就是建议到了60岁这个年龄阶段,就不要再去种树了,可能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再去等待一棵树长大,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情。而且种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来说,也算是一个体力活,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70不做衣

人们常说“七十古来稀”,在过去医疗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能够活到七十已经算是稀有的了,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可能就像农村老话常说的“活了今天,还不知道明天”,老人随时可能离开人世,所以到了这个年龄段,就不建议再做新衣了,不然就会出现一种新衣还没来得及做好,人却已经不再了的情况。另外,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既然已经到了70岁的高龄,就不应该再让老人做针线活,可能他们的手和眼睛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做缝缝补补的活。作为子女,需要做的方面可能更多是让老人能够有安享晚年的条件,不要再让年事已高的父母为自己操劳。

所以,老祖宗留下来的“50不盖房、60不种树、70不做衣”也是还在理的,三句话看似简单,但还是需要我们作为子女的努力。父母为子女操劳担心了一辈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作为子女的应该让他们开开心心,没有任何负担地度过晚年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