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撞到了一起,家·國同慶的場景,十九年纔有一次。

兩個節日強強聯合,也讓整個檔期內《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成了最應景、也最具情懷的一部。

《我和我的家鄉》(下文簡稱《家鄉》)延續了去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下文簡稱《祖國》)的創作模式,依然是一部由多位導演各自拍成主題相近的短片,然後組合成一部長片的形式。

各短片分別是(依影片中出現時間順序):甯浩執導的《北京好人》,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鄧超&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閆非&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每部短片長度30分鐘左右,全片片長153分鐘。

與《祖國》沉鬱厚重的歷史正劇相比,《家鄉》更偏向現代喜劇,歷史包袱較小,態度更加歡樂輕盈。相對的,題材的選擇比較狹窄,五部短片在大結構上非常相似,都是由城市“迴歸”鄉村的路線。

《家鄉》各短片整體上都是立足當代,從醫療、旅遊、教育、扶貧等角度,展示當今的城鄉差異與社會進步。因爲是主旋律命題作文+商業喜劇的格局,使得全片都洋溢着一種極爲樂觀的現實主義氣息,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一切誤會都可以消弭,每一滴眼淚終將擦去,每一顆心靈都像金子一樣閃光。

木啞

編輯、排版QQ

作爲一部短片集來說,《家鄉》並沒有揹負“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的重擔,創作概念看起來比《祖國》要限定更少,更加平民化的姿態也更有發揮空間,而實際上,它視角卻更加單一,創作的難度也更大。

《祖國》面對的是70年的歷史,並有針對性地去講述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每一個時間段,每一段的故事核心都無法更改,開國大典、香港迴歸、國慶閱兵等等是必須要描述的對象。

但《祖國》外部形式的類型風格可以自由選擇,管虎的強情節技術流、陳凱歌的蒼涼正劇、徐崢甯浩的市民喜感、張一白的愛情悲劇……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都是固定,但導演可以在各個圓點上刷上不同的顏色。

《家鄉》則正好相反,五部短片描繪的基本是時間軸上的同一個點——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經濟發展、時代劇烈轉型的當下,而且,刷上的顏色也都差不多——都是積極正面的喜劇風格。

在這種風格下,創作者其實只剩下了一種選擇,就是在喜劇類型上儘量深挖,並儘量拓展每個故事的地域化差異。

因此你會看到,甯浩打造經典的“身份互換”式荒誕喜劇,陳思誠拿出一貫擅長的“探案”式懸念喜劇,徐崢努力營造笑中帶淚、“真人秀”式的喜劇,鄧超一路胡攪蠻纏、醜態百出的公路喜劇,開心麻花利用地域錯位製造夫妻“異地戀”的浪漫喜劇。

故事發生的地理環境,也橫跨了中原、江南、黔貴、東北與西北。

這樣的處理,一方面是正面反映當代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要求,另一方面,各位都拍出過高票房喜劇電影的導演,都儘量靠近了他們最能把控的喜劇風格。

總體來看,五部短片的質量依然良莠不齊,但也因以上的原因,出現了一些共同的問題。

主要矛盾:善意的謊言

首先,內容的蘊意都比較淺近。因爲必須作出正能量的表達,導致“喜劇”的真正核心“諷刺”無從發揮,甚至都找不到可以諷刺的對象。主要矛盾的製造點,幾乎都是“誤會”或善意的謊言。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五部短片雖然在影像構成和劇作傾向上有着風格化的差異,但情節的核心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所謂的“騙子”喜劇。

《北京好人》中張北京欺騙醫院爲表舅爭取社保。

《天上掉下個UFO》中黃大寶聯合村長與大款欺騙電視臺,隱瞞UFO的真相。

《最後一課》中兒子與全村人一起製造假象欺騙原鄉村教師的父親,希望他能恢復記憶。

《回鄉之路》中喬樹林欺騙老同學,裝成有錢人希望贏得商務合作。

《神筆馬亮》中丈夫馬亮更是使出百般計策裝作去俄羅斯留學,向妻子隱瞞下鄉當支書的事實。

而每一個的“欺騙”都有非常正當的理由,也存在着不涉及道德批判和是非觀念的善意與愛意。片中的每一個“騙子”,也都超越了個人私利,爲了幫助他人(家鄉的親人)或者其他羣體(家鄉本身),不得已而做出的“欺騙”。

這樣就造成了全片在基本的情感轉折上如出一轍,都是:發生矛盾-開始欺騙-發現真相-誤會消除。導演們似乎沒有時間,也沒有意願去打破這個套路。甚至等不到把懸念(誤會和欺騙產生的矛盾)留在最後一刻來打破,其中幾部短片都是中途就開始戳穿謊言的泡泡,努力在後面堆積和解與諒解的情感,生怕抒情的力量不夠到位。

描繪對象:家鄉何處

其次,劇作思路上的單一也造成場景的單調和理想化。爲了表現“家鄉”——基本都是指農村——現在的全面脫貧和舊貌換新顏的美好生活,有幾部短片都不約而同地將視線瞄準到了以旅遊開發爲主要經濟增長點的富裕鄉村或小鎮,好像中國農村除了靠美麗山水就沒有別的致富之路一樣。

只有《回鄉之路》選擇了靠農林業脫貧的西北農村,而且仍處於開拓市場的“發展中”階段。而《北京好人》選擇了醫保這個更小的切口,並沒有刻意去描繪家鄉風貌。

談到江南就是旅遊風景區,談到西北,就是沙塵暴水土流失。某種程度上,這種家鄉地域的選擇,也能從側面印證出這些生活在大城市、偶爾去風景區遊玩的諸位大導演們,在真正面對“城鄉差異”這個時代大課題面前,眼界還是過於狹小,與某些現實生活已經開始脫節。

這種脫節還表現在導演們面對“城鄉”話題時的本位主義:電視臺下鄉探案,企業家從國外歸鄉爲父親尋根,直播帶貨的明星迴鄉參加校友會,畫家下鄉做村幹部支援建設。就是說,生活在城市的導演們,多數只能拍“從城到鄉”的故事,沒有“從鄉到城”的概念,更沒有“始終在鄉”的選擇。

視角都是城市人的發散視角,也有一種從高到低的俯視態度。城市很好,只是回到了家鄉,發現家鄉變化很大,沒有想象中那麼差。而且,通常是城市人拯救或援助了家鄉,並從這個行爲中得到了某種滿足和情感的補全。

短片分述

《祖國》是7部短片(共155分鐘),《家鄉》是5部(共153分鐘),後者每個短片的長度更長些,故事也更完整。

銜接每部短片之間的“過場”,《家鄉》使用了手機屏幕分屏的形式來轉場,相比《祖國》用筆在紙上寫信的方式,明顯增加了科技含量和新時代的氣質。

前文已說過,影片的質量其實良莠不齊,並沒有保持在一個相當的水平線上。但和《祖國》對標,《家鄉》中各短片的質量差距,並沒有《祖國》中各段差距那麼大。

筆者個人的《家鄉》短片水準排序是:

《北京好人》>《神筆馬亮》>《最後一課》>《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

具體認知肯定會有所爭議,但總體上,《好人》和《馬亮》屬於第一梯隊,後三部屬於第二梯隊。

《北京好人》

導演:甯浩 主演:葛優、張佔義等

甯浩還是很穩,作爲同時參與了《家鄉》與《祖國》兩位導演之一(另一位是徐崢,正好是兩位擅長拍喜劇的導演),也是《家鄉》的總導演,他將《祖國》中張北京的故事加以延續,依然以這個北京大爺的形象爲中心,講述他的一段“冒險”生活。

《北京好人》有一種經典荒誕喜劇的結構,兩個主人公一個狡黠世故,一個淳樸憨直,互換身份時種種錯位製造出不斷的笑料,從中甚至能看出馮小剛、甚至卓別林的影子。

它的優點在於人物塑造上,在日常生活中,張北京依然是個有點小氣、喜歡鑽空子的投機分子,他的正直和善良埋藏在心底,不到心裏實在過不去的那一關,不會輕易展露。而片中他種種貌似與體制爲敵的種種“惡”行,都有一種不屈不撓的、混不吝的生命力。而後慨然解囊的釋然,又是另一種瀟灑的古風俠氣。最後,知道了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源於自己的無知和對當今農村現狀的隔膜,完全是一次白費功夫。狡黠的小人物又重新出現了,再次興致勃勃滿懷希望地踏上了“回本”之路。

整個的故事和人物性格走向都比較完整清晰,也沒有刻意將之推上道德的制高點,小人物就是小人物,除了知曉家鄉變好了(從側面輕巧地帶出了影片主題),他還是那個他,能不喫虧最好,人味十足。

《天上掉下個UFO》

導演:陳思誠 主演:黃渤、王寶強、劉昊然、王硯輝、王迅等

陳思誠這部短片基本是“《唐人街探案》+《瘋狂的外星人》”的合體,充滿着東拼西湊的華麗的山寨感,這和他一貫的導演風格一致。在故事情節的鋪陳中,使用了不少非常影迷化的橋段,比如司空見慣的老牛破車,以及成龍式的大球滾落等等。

最開始,陳思誠試圖將影片打造成一個懸疑故事,主要探究“UFO”的出現是不是一場吸引旅遊經濟的商業詐騙?但影片未過半,這個懸念已被他自己完全消解掉了。開頭嘴硬的黃渤主動自首,其後又開始擔心事件曝光後的經濟損失,與村長開始欺瞞電視臺,騙了沒幾場戲,謊言又被揭穿。故事又轉向了因山區地理限制的愛情故事,最後焦點又落到了只有發展高科技建設家鄉才能完成愛情的達成,使出了喫奶的勁兒來靠近主題。

整個情節和情緒七扭八歪,匆匆忙忙,缺乏一貫性和基本立場,全靠鬧劇式的動作喜劇場面來撐場面,角色標籤化嚴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最後一課》

導演:徐崢 主演:範偉、徐崢、張譯等

這部短片被稱爲全片最好哭的一段,也是全片攝影風格最強烈的一部。

劇本的構思其實還是相當有野心的,試圖通過一個失憶的老人的心理層面,來映照過去與現在家鄉的巨大變化,用尋找過去的方式來尋找自我(內心的故鄉)。過去無法復現,正證明了當初的希望實際已經變成現實。

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場鬧劇式的佈景打造,後半段則進入到意識流的時空轉換當中。攝影師曹鬱功不可沒,前半段有很多運鏡設計極爲巧妙的長鏡頭,在改造舊校舍的場景中來回穿梭,後半段則在過去與現在的平行剪切中,製造瞭如夢似幻的效果。

我覺得遺憾的一是前後兩段的割裂之感非常嚴重,二是整體的節奏太滿了,密集臺詞的語速和衆多的人物讓整個氛圍變得極其嘈雜和混亂。而這種填鴨式的信息灌輸,使得全片除了範偉,所有的角色都成了非常扁平的工具人。

《回鄉之路》

導演:鄧超、俞白眉 主演:鄧超、閆妮、王子文等

接在令人目不暇接的《最後一課》之後,反倒讓《回鄉之路》擁有了一種平和樸實的氣質。穩定的線性敘事和公路片的常規格式,表面上是一個猥瑣油膩的假大款,想盡辦法醜態百出地吸引曾經的老同學來投資生意。其後反轉爲一個農民企業家付出一切爲家鄉建設鞠躬盡瘁的勵志故事。

《回鄉之路》實際上是《家鄉》中主題最正面的主旋律電影,但也是其中最單薄的一部。片中主要矛盾在於離鄉成名的主播明星與在鄉打拼的企業家之間,互相認知偏差產生的喜劇效果。可惜所有的橋段都比較陳舊,有種隔靴搔癢的無趣。

而最後反轉時,懸念的揭示又採用了一個最不戲劇化的方式——讓一個學生在講臺上將主人公的真實身份和經歷從頭到尾的講了出來,配以閃回的畫面解讀。這種過於直白的煽情和毫不掩飾的“上價值”,令整個短片的劇作結構非常泄氣。如此一來,相信閆妮飾演的明星主播即使沒有之前與鄧超的相遇,看到這樣聲淚俱下的感人事蹟,也會出手資助的,這讓前半段所有矛盾衝突產生出的情感和觀念的對撞,變得非常蒼白、空洞和沒有意義。

《神筆馬亮》

導演:閆非、彭大魔 主演:沈騰、馬麗等

從完成度上來說,《神筆馬亮》可能是《家鄉》中最好的一部,喜劇效果也最突出。

開心麻花在小劇場上磨練出的經驗和技巧,在這種小品式的、短小精悍的作品中表現出了更大的優勢。把故事重心落在“悍妻弱夫”的“妻管炎”矛盾上,憑藉分隔兩地、用手機視頻對話這種新型交流方式,製造了一系列非常緊湊又荒唐的搞笑事件。小屏幕的狹窄視野,網絡的通暢程度,都成爲笑料的來源,非常貼近生活,又極具想象力。

唯一的不足在於,開心麻花的作品常常有極強的現實諷喻,但這一部裏基本上沒有發揮空間,導致人物關係上的真實感也打了折扣。畫家當村支書這種事情,本來是一種戲劇化的想象,但一旦缺乏諷刺的主體,全片就產生了一種不接地氣的夢幻感。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