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既然說善惡到頭終有報,爲什麼好人命不長,禍害萬萬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現實生活當中,好人英年早逝,壞人樂逍遙的例子數不勝數,有些人一生行善,卻沒有善終,而有些人爲非作歹,但卻活得逍遙自在,這種情況是否與佛教常說的因果相違背?

如果站在佛法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其實正是因果報應,好人命不長也是因果,禍害遺千年也是因果。佛家常說:“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每個人過去都造下了諸多惡業與善業,惡業會感召惡報,善業會感召善果。

一個人當下做了好事,未必就馬上有好報,一個人當下做了壞事,果報也不一定會立刻顯現,不僅是好人命不長,就連佛陀的很多弟子,以及古代的高僧大德,也有很多人都是死於非命的。

大家都知道佛陀的大弟子中,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就是這樣一位大成就者,卻死於非命,就連禪宗的達摩祖師,也曾被人陷害,中毒身亡,這些人雖然死了,但他們的業障卻消除了。

在佛法看來,死亡和苦難並不是一件壞事,死亡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苦難更是人生寶貴的財富,當一個人經歷種種磨難時,他的惡業就會消除,福報就會增長。

唐僧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路上想要喫唐僧肉的妖精們,雖然逍遙快活一時,最終還是好承受惡果。如果我們把時間放長,不要只盯着眼下一時去看,你就會發現,原來善有善報,真實不虛,因爲時間未到,時間一到,果報立刻現前。

誰的業障,誰來背;誰造的業,誰來還。就算是十世修行的高僧大德,也逃不過自己的業障,也要承受因果。不要把困難當成是壞事,那些經歷過諸多磨難之人,最終都成就了自己,而那些整體享樂之人,最終都要承受更大的痛苦。

好人多磨難,因爲經歷磨難是爲了幫助你消除業障,一旦好人經歷了磨難,業障就會消除。壞人看似逍遙,但只能逍遙一時,一旦因緣成熟,惡果立刻現前。

因果報應分爲多種形式,舉個例子,你肚子餓了,喫了一頓飯,飢餓感就消失了,因爲你喫飯了,所以不餓了,這種因果立刻就會被你察覺到。

舉個例子:如果年輕時你經常吸菸,六十歲時你患上了肺病,年輕時你經常喝酒,六十歲時你患上了胃病,從七歲開始,你就努力學習,十八歲那年,考試了理想的大學,這種情況也是能夠看到的因果報應,卻是有時間差的,正是因爲這個時間差,很多人不相信因果。

好人沒好報,只是因爲過去的惡業還沒有消除,壞人多善終,只是因爲過去的福報還沒有耗盡,一旦機緣成熟,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只要你堅持多行善,少作惡,不管經歷多少磨難,只要時機一到,必有厚福。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