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又把外高加索地區的紛爭拉進了人們的視野。外高加索地區又稱南高加索,位於高加索山以南,共有三個國家,分別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

該地區因紛爭不斷,關係錯綜複雜,也有着火藥桶之稱。其中格魯吉亞因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問題,和俄羅斯矛盾重重。亞美尼亞因各種歷史問題,和土耳其矛盾重重。歷史上亞美尼亞曾歸屬奧斯曼帝國,一戰後期,風雨飄搖的奧斯曼帝國擔心亞美尼亞叛亂,對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種族大屠殺,死亡人數大體在100萬到150萬之間。

基於這些原因,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關係長期非常緊張,兩國到現在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中,土耳其也是堅定的站在阿塞拜疆一邊,對亞美尼亞形成了戰略上的東西夾擊之勢。

如果說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的矛盾屬於歷史問題,那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矛盾就是現實問題。這個現實問題,主要就是土地的爭端。這塊爭議土地叫做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納卡在國際上,普遍被認爲是阿塞拜疆的領土,但大部分地區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實際控制。

這個“共和國”主要以亞美尼亞人爲主,雖然已取得事實上的獨立,但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承認它的存在,這個國家便是亞美尼亞。爲了這塊土地的主權問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長期紛爭不斷,多次大打出手。國際上爲了解決這場爭端,也經歷了很多努力。

從1991年蘇聯解體開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便逐漸白熱化,從開始的爭議最終演變成了熱戰。爲了解決爭端,平復局勢,在俄羅斯的倡議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歐安組織的前身)成立了由12個國家組成的明斯克小組,俄美法三國爲該小組聯合主席國。

從1992年開始,以俄美法爲主的12個國家,多次在白俄首都明斯克磋商,但始終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到了1994年,歷經兩年多的戰爭之後,雙方損失慘重,只好就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到現在仍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因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之間的武裝衝突而死亡的人也仍然不斷增加。爲了徹底實現地區和平,從1994年開始,包括聯合國,歐安組織,各大國,一直不斷地與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進行磋商,希望能徹底解決問題。

但亞美尼亞堅定地要保護這個未被承認的“共和國”,阿塞拜疆則堅定地要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最終維持兩國停火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此後兩國不斷交火,國際上也基本是黔驢技窮,拿不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戰火,是在1991年之後才點燃的,而在此之前,納卡問題早已存在,那麼當時爲何沒有爆發戰爭呢?

這主要是因爲在此之前,有一個國家還沒有滅亡。這個國家自然就是蘇聯。蘇聯可以說是唯一能夠擺平這場衝突的國家。實際上早在1918年,外高加索三國加入蘇聯之前,納卡的紛爭已經出現。1918年一戰結束,脫離奧斯曼帝國的亞美尼亞便因納卡和阿塞拜疆大打出手,但兩國實力相當,戰爭註定難以解決問題,然而就當兩國爲了納卡持續對抗的時候,蘇俄來了。

此後外高加索國家於1922年加入了蘇聯,由於亞美尼亞原本歸屬土耳其,蘇聯爲了安撫土耳其,將納卡歸入了阿塞拜疆之下。但爲了平復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的爭端,又決定將納卡直管,不過建制仍屬於阿塞拜疆。此後在蘇聯的控制下,該地區的衝突消失了數十年。直到蘇聯解體前夕,蘇聯取消直管,衝突纔再次出現,不過由於蘇聯的控制,衝突並沒有演變爲大規模戰爭,直到蘇聯解體,全面戰爭才最終來臨。所以說要想擺平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只有蘇聯可以做到,只不過蘇聯已經滅亡,兩國也很難實現和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