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佛法中說人有生老病死,把病列爲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

依佛法觀察人生,平時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沒有病的人,也無時不在病中。

這話是怎樣講的呢?因人生的病,有從外界的物質上來的,有從內在的精神上來的。從物質上來的是身病,從精神上來的是心病。現在略爲說明:

一、外形的身病

這是身體上的疾病,屬於生理的,生理的機能不健全,或受到外界的事物襲擊,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風、霜等的侵犯,就會生起病來。平常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亂喫東西也最能引起身體上的疾病。

佛法說我們的身體爲「五蘊身」,是從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合組而成的。

色是屬於物質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識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心法,由於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集合,纔有這個身體,才成爲一個有知覺的人。

但組成色法的原質,是地、水、火、風四大要素。

地屬堅性,如我們身體中的骨節皮肉;水屬溼性,如身體循流的血液如小便;火屬暖性,如身體中的溫暖熱度;風屬動性,如身體中的氣息呼吸。所以說離了四大地緣合,便沒有了這具身體。

但身體既由四大合成,在四大之中如有一大失調,即覺百病叢生,如筋骨痛,即地大失調,血液中毒,即水大失調,熱度高,即火大失調,氣喘即風大失調,這都是身體上的病痛。

二、內在的心病

這是心靈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屬於心理的。在佛法中的唯識學上,把我們精神心理上生出來的病,分析得比普通心理學更爲清楚。

這種心理上的病,換句話說就是煩惱病。這煩惱病有二類:

A、根本煩惱有六種:貪、嗔、癡、慢、疑、惡見。

B、隨煩惱有二十種:忿、恨、惱、覆、誑、諂、驕、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這二十種,都是隨逐貪等六種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所以叫做「隨煩惱」。這些煩惱都是從我們心理不正常而生起的毛病,亦可以叫它做心病。

三、如何治療身心疾病?

我們對於生理的或心理的病,應該怎樣來療治呢?從佛法講,可以「物藥」與「法藥」來療治,即以物藥來治身體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藥來治心理上升起的病,其理如下:

A、以物藥治身病:普通物藥的來源,是從植物、動物、礦物中採取的。在我國治病,多用中藥。中藥的原料,多采用植物的草本,如雲苓、當歸、 白芍、淮山等。亦有動物礦物的,如鹿茸、龍骨、虎膠、硫黃、自然銅、滑石、石膏。

B、以法藥治心病:平常說心病還須心藥醫,要治癒人心理上的病,要用佛法的法藥了。

法藥的種類,不出經、律、論。它裏面所詮顯得理法,是五戒、十善、五乘、三乘、一乘。

好像丸散膏丹的配製,只有醫生知道,病患者是不知道的,但你若照醫生囑服飲,自然能治癒你的毛病的。

像前面所講的,人類心理上的貪嗔癡等根本的煩惱病,須依佛法的五戒、十善、戒定慧等法藥,纔可治癒,世間的學說,多不能療治人類這種根本的癥結。

現在世界多戰爭,沒有一日太平,以強凌弱,以衆暴寡,就因許多爭權奪利者,貪嗔癡等心病在作祟,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一個人若缺乏健全的心理,也不算是一個健康的人。

何況已經有病的人,那不論在肉體上,或精神上,自然愈加痛苦了!況且現在病患者,看來似與戰爭沒有關係,實則直接間接,多數還是受了戰爭的影響,有從生活掙扎的飢餓線上引起病來,有從精神上受到某種戰爭的威脅影響而生起病來。

所以我們要世界太平,人生減少疾病的痛苦,還是先要消滅禍亂,而禍亂的根本,又多是從人類貪瞠癡等心病而起,因此唯有依佛教的法藥來醫治貪瞠癡等心病,纔是澄本清原的救濟法,世間的物藥治病,不過是治標的方法而已。

又佛教每說衆生都是在病態中,是指的「業障病」。不論身病或心病,都是從罪業的因緣而起的,這些罪業的造成,亦由於貪嗔癡等根本煩惱,故要徹底澄清病源,亦須先截斷貪嗔癡的毒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