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劉先生今年45歲,今年九月份開學後,每天下班都會輔導孩子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寫作業。前幾天晚上,一道題講了無數遍,孩子還是一臉懵。劉先生感覺要崩潰了,控制不了情緒,覺得胸口有點痛,喘不上氣。

劉先生在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下午4點,仍舊感到身體不舒服,他來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

剛到急診大廳沒多久,他就暈倒在地,並且身體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醫師緊急現場會診,原來劉先生是“心梗”。經過搶救,劉先生脫離危險,恢復情況良好,正在CCU住院治療。

輔導作業差點把命“搭上”,除了望子成龍的迫切,劉先生的教育方法肯定存在問題。教育學生愛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很多時候需要講求方式方法。

有的家長自認爲知識水平比老師高,爲什麼每天晚上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是不能令人滿意?

因爲傳統的以直白地講授爲主、與學生之間少量互動的教授方法沒有新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不得法,家長和孩子都很受傷。

考試結束後,江西萍鄉的小學語文老師陽婷習慣在在每位同學的試卷上寫幾句評語,既鼓勵他們,也適當地提出合理的建議,並且會畫上一些小老鼠、小動物卡通圖案,更增添了親切感。

大多數的評語都是對學生前期學習的肯定“你渴望學習成績的進步,爲此,一如既往的堅持自己刻苦努力、奮發圖強的求學原則,”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會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作文書,相信你會更棒”、“你的成績又提高了,太棒了!”

陽老師在試卷上寫評語已堅持十年,目的是想讓學生喜歡語文,提高成績,給學生滿滿的動力,讓他們感受到被老師關注的喜悅,學生們也非常喜歡這種形式。

在試卷寫評語的最大優點是激發學生“下次努力考好”的動力,讓學生主動自發地學習,這樣的方法比“填鴨式”、“強逼式”要好很多,學生提高成績的效果更明顯。

並不是每一次鼓勵都會帶來效果,也不是這樣的鼓勵和讚美會帶來高成績,有的學生成績依舊是徘徊在及格線附近,但是陽教師依舊會在學生的試卷頂端寫上自己的看法:“不要辜負老師和家長對你的希望!”

對一名語文測試成績僅有26分的學生強壓氣憤地寫道:“孩子,平時不用功,你永遠不會成功!懂得珍惜就會擁有更多!”

千萬別把教育孩子看成容易事。老師和家長都知道要鼓勵學生熱愛學習,可惜,能心平氣和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不多,能像江西萍鄉陽婷老師那樣堅持不懈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

很多時間,孩子的成績與學習習慣有關,但是培養學習習慣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激勵孩子的內動力。輔導作業家長氣出心梗,不如借鑑陽婷老師這樣的教學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