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不想湊扎堆兒出遊的熱鬧,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但就近的電影院還是要去光顧一下的,自疫情以來,電影院睽違已久,全家看一場電影,權且算作這個雙節長假的一項娛樂吧。

最初打算看諾蘭的新片《信條》,這個總是讓人燒腦的導演據說這次同樣也把觀衆的腦子"燒"個不輕,但上網一查,才發現這個片子已經悄無聲息地下線了。赫然爭霸十一檔的,是《奪冠》、《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老婆孩子都異口同聲地要看《姜子牙》,我也便少數服從多數,戴上3D眼鏡,拿着一桶爆米花,成爲了這部動畫鉅製《姜子牙》的看客。

應當說,直到觀影的十分鐘裏,我還是對《姜子牙》充滿了好感的,畢竟,有《哪吒》的彩蛋在前,這部原定春節檔的中國動畫大片還是賺足了大家的期待。彼時,《哪吒》裏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還回響在耳畔,《哪吒》帶給人們的笑聲也彷彿就在眼前,相信這部《姜子牙》也會成爲一個快樂而又神祕的"全家桶"。姜子牙的故事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人們更期待這個活躍在《封神榜》中的老頭兒能像《哪吒》一樣,給大家帶來一種輕鬆快樂而又能量滿滿的觀影體驗。

然而,午後的這場觀影活動,最終卻讓我在昏昏欲睡中度過。我必須承認,《姜子牙》的美術、特效是相當見功力的,每一幀美侖美奐的畫面背後,都凝結了創作團隊的心智和汗水,也彰顯出了中國動畫片厚積薄發的力量,在這部頗具"公路片"性質的動畫長片中,天庭與塵俗、神仙與凡人,在眩目的光影和複雜的特效中,一路喧響,一路炸裂。然而,本來就近視的我戴着3D眼鏡還是沒能抵擋住一波又一波不斷襲來的睏意,是我上了歲數缺了童心嗎?可我爲什麼分明聽到了黑暗的電影院裏幾個孩子的哭鬧聲,甚至還看到了幾個不安於座四處跑動的小小身影?而就在我旁邊,陪女朋友看電影的那個哥們兒早已不顧體面,有了鼾聲……

在我看來,問題的癥結也許正是《姜子牙》所要追求的"深刻"。如果說《哪吒》裏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了當時坊間流傳的金句,那麼,貫穿《姜子牙》始終的那句"救一人還是救蒼生",則讓太多的人無所適從。一個是觀照自身的"小我",一個是悲天憫人的"大我",一個透過"小我"的成長,讓我們收穫了笑聲和淚水,一個則因"大我"過於宏大,讓人們感受到壓抑和太多缺少鋪墊的懵圈。一個凡間女孩九兒和九尾狐之間,因爲一道宿命鎖而被綁定,而肩負斬妖除魔重任的姜子牙封神之戰後,就在"救一人還是救蒼生"這一靈魂拷問間優柔寡斷,以致最後被師尊逐出天門,貶到北海自省。而當姜子牙在北海偶遇那個叫九兒的凡間女孩,我們發現,全程表情僵硬的姜子牙和九兒之間,並未做足鋪墊,就開始了一個大叔領着小姑娘找爸爸的故事;至於姜子牙和申公豹之間、姜子牙和師尊之間的故事,更是明顯交待不足,而也正是由於交待不足,我們便無從理解申公豹的"擋槍"之舉,也無法很從容地進入到姜子牙砍斷天梯與師尊決裂的"逆天"環節……

毫無疑問,在《哪吒》收穫了中國動畫電影的信心之後,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姜子牙》向更深的哲學命題挺進的雄心。但動畫片這一片種的特質,註定了它必須考慮兒童觀影的心理接受程度,也許有人會說,誰說動畫片只是給孩子看的呢?但是,你要知道,在這樣一個悠長假期,動畫片的主力人羣,不正是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嗎?當恢宏的主題變成了空洞的說教,成年人的接受度一定會大打折扣,而孩子們則會因主題的宏大而陷入雲裏霧裏,不知所云。

其實,宏大的主題,深刻的靈魂叩問,並不是不能出現在動畫長片之中,只不過它更需要創作團隊細心打磨的功夫,"羚羊掛角不露痕跡"的本事,比如《尋夢環遊記》,進入的就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主題,但全程下來,人們卻充滿了帶淚的笑聲。而反觀《姜子牙》,除了拋出了"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這個宏大命題,看不出創作者爲這個命題設置的精彩的矛盾衝突,感受不到主人公完成這一命題的充分理由。人與神之間,神與神之間,似乎只有一把宿命鎖在繞來繞去,爲了彰顯宏大,而用了宏大的對白和宏大的場景,卻全然沒有想到,細節,纔是讓宏大水到渠成的鑰匙,沒有了深入人心的細節做支撐,宏大,只會變成空洞和乏味,誠如九尾狐最終也沒有摘下的那支面具,你和我自始至終都隔了一層,你說你宏大,可我根本就沒觸摸到,又怎會被你帶入宏大?

由此,《姜子牙》的"宿命鎖"便可以想像,當人物的塑造無趣而扁平,當細節的缺失導致影片既無笑點,又無淚點,更無爆點,當一部宏大主題演變成了一部想什麼都想說結果什麼都沒說的電影,在從頭到尾的眩技中,人們戴着昏黑的3D眼鏡,只能陷入光影的審美疲勞,一臉茫然,一臉困惓。

在《姜子牙》的宣傳中,多次提到要給觀衆補個"年",畢竟,這部原定春節上映的電影,因爲疫情的原因,讓人們的等待長達九個多月,我們還是要感謝創作團隊的這份初衷。其實,就美術特效的製作水準而言,《姜子牙》已然大大超出了《哪吒》,而接下來我認爲國漫高手要做的,其實還是先別急着直奔"宏大",不妨多研究幾個像"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金句,多找一些類似《哪吒》這樣的小切口,逐漸在動漫市場的摸爬滾打中研究出觀衆的心理,趟出一條守正出奇的路子來,到那時,再深入大主題,也不算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