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白鹿原》張嘉譯喫油潑面,隔着屏幕都覺得香,一種喫出影帝的面。油潑面是威震三秦的麪食,源於陝西,整個西北都流行。在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譯喫油潑面的場景,隔着屏幕都覺得香,一碗油潑面喫出影帝的氣魄。

不追究其它劇情,光說喫麪,一部《白鹿原》就有20場喫麪的戲,可以說喫麪是整部劇中主要的美食。據說當時拍這部戲用了2000斤麪粉,做了6000碗油潑面,實屬不易。總之,白嘉軒每次端起大碗,用筷子拌起面的時候,口水總是忍不住。

喫油潑面又有喫油潑面的正確姿勢,油潑面的調料和辣椒都在最上面,喫之前一定要拌勻。這個“拌”就很有講究,一定要把所有的調料拌勻,讓麪條的每個部位都沾滿調料,同時拌的時候調料味會四處飄散,聞着味道打開食慾,一直拌到口水忍不住的時候,開始喫第一口,那纔是最香的一口。接下來不能停,一口接着一口,讓味蕾不間斷的感受面的樂趣,時不時來一瓣蒜,刺激一下味覺,讓面的味道更加清香,有層次感。看張嘉譯喫油潑面,拌出來的香,口水止不住時,猛咬一口,就是這樣。

油潑面有着3000多年的歷史,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隨着時代變遷,油潑面有着很多的叫法,秦漢時期被稱作“湯餅”;在隋唐時又換了個名字叫做“長命面”,取麪條下鍋柔韌不斷之意,聽起來比較吉祥;宋朝後有叫做“水滑面”,這和油潑面下鍋動作有關,所以比較形象。直到後來慢慢演變爲今天的“油潑面”,面還是那個面,只是最後油潑提味,激發出所有的香味,纔有了油潑面一說,當然這個名字肯定是在辣椒進入中原之後的事情。

一碗麪來自生活,也高於生活,不管你有什麼煩惱,在油潑面前面都不值一提。還記得劇中朱先生將拽着何書生到白嘉軒家裏喫飯,兩個人是談經論道,爭論不出高低,直到仙草端來油潑面,這場爭論才結束。沒有什麼比喫麪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得上仙草做的油潑面呢。喫的最帶勁的還屬,仙草剛到白家,白嘉軒端着大碗那一通喫,感覺整個乾坤都碗裏。喫油潑面一定要用大碗,只有大碗才能喫出油潑面的勁來。

過去喫油潑面最經典的動作就是,直接蹲着,然後端着大碗拌,然後也是蹲着喫。有錢人家不一樣,可以弄個矮板凳坐着喫,那已經是土豪待遇了。現在的油潑面比較精緻,碗雖然是大碗,但是誰要蹲着喫麪,那會被別人來了100%的回頭率,弄不好還能當網紅。

最後說一點,油潑面從廣義上講,就是把熱油淋在面上的一種麪食,但實際上在陝西只有油潑棍棍面和油潑扯麪。至於壓面機裏出來的面,也叫油潑面,但是少了扯麪的勁道。不管你用多高級的壓面機,都壓不出扯麪的勁道。

關於油潑面,你知道多少?是不是張嘉譯喫麪很帶勁呢?

我是阿宏,用愛做好每一道菜,將心交給每一味調料,烹飪出愛的盛宴。歡迎分享,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