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中芯國際確認已遭美國出口管制,正評估影響;中芯已提前大舉囤貨“過冬”?

多次被傳遭美國出口管制後,中芯國際剛剛官宣承認受到美國出口管制。

中芯國際遭美國限制

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在港交所通過公告形式對9月27日路透社“中芯國際被美國拉入黑名單”之報道再次進行回應。

中芯國際表示,經過多日與供應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ofIndustryandSecurity)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針對該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已經展開了初步交流,我們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中芯國際回應稱。

中芯國際還表示,正在評估該出口限制對本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基於部分自美國出口的設備、配件及原材料供貨期會延長或有不準確性,對於本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重要不利影響。本公司將繼續跟進此事項,並將適時發佈進一步公告。本公司重申,本公司一直堅持合規經營,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

中芯國際A股走勢

此前路透社9月26日晚報道,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芯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美國政府之所以對這家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進行出口限制,是因爲美方認爲出口給中芯國際的設備存在用於軍事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無法接受”的。

從路透社援引的一封美國商務部週五發出的信件來看,遭到美國政府出口限制的包括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寧波等地乃至意大利的分公司和合資公司。任何受該出口限制令影響的供應商若想繼續給中芯國際供貨,就得向美國政府申請出口許可證。對此,中芯國際9月27日正式回應稱,公司並未收到此類官方消息。

更早之前的9月4日,路透社援引美國防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其正在與其他機構合作,決定是否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企業名單。對此,9月5日,中芯國際發佈聲明中芯國際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

華爲、高通、中芯國際都將受影響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自此成爲中國大陸最著名的芯片製造廠,已經遭遇美國多次限制的華爲,乃中芯國際最大客戶,除此之外,中芯國際的客戶還包括知名度較低的中國芯片設計者(包括Gigadevice和Unisoc)以及國際公司(包括高通和Broadcom),中芯國際1/4的客戶都在美國。

不過,從技術先進性來看,中芯國際的目前最先進的只有14nm,14/28nm先進製成佔比僅9.1%。而全球龍頭臺積電已經到5nm,中間還有10nm、7nm,中芯國際距離臺積電技術還差3代。

分析人士認爲,中芯國際遭遇美國限制後,無論是否還可以爲華爲供貨,其最終的產能和技術升級也會受到較大程度的衝擊。此外,美國的公司也免不了受到一些影響,比如中芯國際第二大客戶高通,高通讓中芯國際代工了部分芯片。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技術政策分析主管保羅•特廖洛表示,美國限制對中芯國際究竟影響幾何,這完全取決於美國如何實施此舉。在最壞的情況下,中芯國際被完全切斷供貨,這將嚴重削弱中國生產芯片的能力。

事實上,美國早已對中芯國際動手。去年以來,荷蘭公司ASML的高端光刻機就一直無法獲得向中芯國際出口產品的許可證,該公司是製造高端邏輯芯片所需的先進機器的唯一製造商。

中芯國際此前發表聲明稱,作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重要成員,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客戶遍及美國、歐洲及中國等世界各地,其產品及服務皆用於民用和商用,從沒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爲,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2016年及以前,中芯國際還是經美國商務部正式認可的“最終民用廠商”,並曾有多位美國商務部官員實地到中芯國際進行訪查。任何關於“中芯國際涉軍”的報道均爲不實新聞,中芯國際願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中芯國際已“儲糧過冬”?

對於美國施加的限制,中芯國際或並非毫無準備。

據瞭解,爲了減少美國可能的收緊出口限制帶來的影響,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正“囤貨”關鍵生產設備和重要替換零部件,甚至正在與其他中國芯片製造商合作,建立此類零部件的共享儲備,並已經建立了一箇中央倉庫來存儲這些產品。

相關知情人士表示,中芯國際向美、歐、日本上游供應商採購的規模,已超越2020年全年需求,採購項目包含蝕刻 (etching)、微影 (lithography) 與晶圓清洗機 (wafer cleaning) 等製程設備、測試機臺,而用於維持設備運作的相關耗材採購量,也都超過一年所需。

一位來自美國芯片設備製造商的消息人士表示,中芯國際迫切希望囤積設備。該公司訂購的設備也超過了目前擴張計劃所需的數量。

據瞭解,目前中芯國際還是嚴重依賴國外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括美國的應用材料、Lam Research、KLA、Taradyne,荷蘭的ASML和日本的東京電子。

近日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接受採訪時表示,人才和經驗是我國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半導體跟互聯網應用差別挺大,簡單一個半導體制造環節都是靠大量試錯而來,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不是單純軟件層面的。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進步很多。但是90%還是依賴進口,這主要由於國內芯片需求大、芯片人才缺口大、行業經驗積累及配套不夠等。

9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對“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制裁”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的原則,違背國際的經貿規則,濫用出口管制等限制措施,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破壞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的舉措,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責任編輯:張迪 SN2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