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因爲無子女所以把妾室劉夫人所生的曹操長子曹昂養在膝下視如己出,197年宛城之戰曹操爲他的風流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於亂軍之中,丁夫人個性很強爲此與曹操決裂甚至不惜和曹操離異,因此曹操把卞夫人扶立爲正妻,卞夫人生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曹熊早年去世,曹彰喜好武事不愛讀書,所以奪嫡之爭將在曹丕和曹植兩人之間進行,衆所周知曹丕的支持者有太子四友,那麼曹植的支持者有哪些人?一位名將,兩位宗室,六個大臣,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一位名將:于禁

雖然史料中沒有明確提及曹操麾下有哪些大將支持誰?不過從一些蛛絲馬跡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朱靈很可能是因爲明確表態支持曹丕,曹操大怒之下才會奪了他的兵權,而奪朱靈兵權之人正是于禁。

《三國志》記載:二十四年,曹仁爲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爲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219年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曹操第一個想到的是準備派曹植去救援,一次是巧合,兩次再說巧合就有點勉強了,而且於禁回國之後,曹丕一國之君居然羞辱于禁至死也有點令人不解,這些無不說明於禁當初支持的是曹植。因爲曹操一開始就是偏向於曹植的,于禁有此選擇其實也不奇怪。

兩位宗室:曹洪和曹彰

曹丕登基後對宗室下手最狠的就是曹洪,不僅把他下了大獄還打算殺了曹洪,史料中提到是因爲曹丕年輕時向曹洪借錢被拒絕所以懷恨在心,這個理由很牽強,曹丕再小家子氣也不至於如此吧,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於曹洪在奪嫡之爭中選擇了曹植。

曹洪和荀彧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嫁給了荀彧最小的兒子荀粲,而荀彧的長子荀是曹植的鐵桿支持者,因爲這層關係曹洪支持曹植是情理之中,這也是曹丕對曹洪痛下殺手的根本原因。

卞夫人四個兒子,曹丕是老大、曹彰是老二、曹植是老三,曹操雖然喜歡曹彰,但是曹彰喜歡馳騁疆場不愛讀書,不是合格的繼承人人選,那麼大哥和三弟他會支持誰呢?有兩件事情或許能看出他支持的是曹植:一是曹操病逝,曹丕遠在鄴城,最先趕到洛陽的是曹彰,他一來就索要先王(曹操)的璽綬,未嘗不是爲了曹植最後一搏;二是223年進京朝覲的時候曹彰暴斃於府邸中,年僅35歲,後世不少人都猜測曹彰之死和曹丕有關。

六個大臣:荀惲、楊修、丁儀和丁廙兄弟、鄭渾和鄭袤叔侄

《三國志》記載:“初,文帝與平原侯植並有擬論,文帝曲禮事彧。及彧卒,又與植善,而與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惲。”

荀彧長子支持曹植,甚至潁川荀氏都有可能是支持曹植的,有兩點可以說明:第一,曹丕時期潁川荀氏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第二,那麼多人都配享曹魏太廟了,荀攸居然一直到正始五年(244年)才得以從祀,太廟26功臣荀攸僅僅比司馬懿和郭嘉早,這點讓人費解,說穿了可能還是當初站錯隊了。

曹丕有司馬懿、陳羣、吳質、朱鑠太子四友,曹丕也有楊修、丁儀和丁廙兄弟三位鐵桿支持者,這個不多說。

鄭袤曾任臨淄侯(曹植)文學,是曹植的支持者,鄭渾是他的叔叔,別人的官越做越大,鄭渾越做越小,曹操生前鄭渾已經是左馮翊、京兆尹了,曹丕登基後大封羣臣,鄭渾出任侍御史、駙馬都尉,品級反而更低了,這很不正常,原因可能就在於他們叔侄兩人也是站錯隊了。

總的來說,曹丕的支持者除了太子四友之外,還有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宗室,以及賈詡、鍾繇、崔琰等重臣,論含金量曹植遠不如曹丕,最終在太子之爭中出局並不意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