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中國地理上的三大偏見,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

一個是在廣東人看來,除了廣東之外的地方都是北方;一個是在東北人看來,只要是出了山海關就都算南方,再有一個就是在其他省份的人看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都是東北。

很多來自黑遼吉三省的人,出門在外的時候,大多都會說自己是東北人,感覺就像是在介紹自己來自一個省份似的,所以很多外省人也都覺得東北三省怎麼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省。那麼爲什麼現在人們一說到東北,似乎就像是說一個省呢?小編今天也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其實我我國的省一級歷史沿革中,也並不一定就是嚴格按照文化或地理來進行劃分,同一個省內部不認同和跨省地域認同也很常見。但是像東北三省這種跨三省認同現象還是比較特殊的。這主要是因爲以下幾個原因:

一、"闖關東"運動奠定了東北地區區域認同的基礎

東北地區是滿族的起源之地,在清朝的時候,漢民族的人是不能隨意進入這個地方的。但是由於中原地區戰亂災荒,人民生活困苦,而東北地區土地肥沃,就吸引了很多災民冒險進入這個地方。這種情況在乾隆時期就開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到了咸豐時期,清政府被迫開放了這個禁地,同時,大量的移民也有助於清廷對抗沙俄對東北地區的侵蝕,"闖關東"也就在這個時候形成了風潮。

據統計,從1861年往後的五十年裏,東北地區的人口就增加了6倍多。到了清朝末年,遷入東北的人口達到了一千多萬人。到了民國時期,二十年間就有近千萬的移動到東北地區謀生。

持續多年的"闖關東"運動,極大地改變了東北地區的人口構成,也爲以後形成的東北地區區域認同奠定了基礎。

二、東北民俗文化和方言的形成鞏固了區域認同

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語言情懷,說比較相近方言的人很容易產生認同感。"闖關東"以後,大量移民進入東北腹地,有的人說直隸方言,有的人說山東方言,這些方言經過了不斷地融合,漸漸形成了現在人們比較熟悉的"東北話",而說這些"東北話"的人自然就被認爲是東北人。

我們可以把東北的民俗文化看成是一個單獨的民系,而這個新的民系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才發展起來的。這麼短的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形成像其他省份那樣按照行政區劃劃分的民系。所以,作爲一個統一的認同,"東北人"這個概念更有影響力,也更能得到大多數東北人民的認同。

三、近四十多年來穩定的政區,爲東北區域認同創造了條件

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在近代經歷了劇烈的變化。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東三省這個概念開始形成,到了民國時期,也基本沿襲了這個行政區劃。但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三省被日本佔領,僞滿洲國的建立後,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開始劇烈變化,先是建立了十個省,後來又增加到十九個。在這一時期,在清末"闖關東"後建立的社會認同被嚴重破壞。

收復東北以後,南京國民政府在東北地區設置了九個省。新中國建國前,爲了突出東北的工業中心地位,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多個直轄市,形成了"六省六市"的行政區劃。建國以後,經過了一系列的區劃變革,直到1978年,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終於趨於穩定。

這種穩定的行政區劃,對建立起東北地區的區域認同感是非常有利的。

四、地理上的隔絕,爲東北地區區域認同提供了前提

和我國其他地區的地理環境相比,東北地區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位置,我們看看東北地區的地形圖就很明顯了。

大家都知道,東北大部分地區處於東北平原地帶,周圍被大山、河流和海洋包圍着,在地形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封閉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和華北地區的聯繫,所以在以前東北地區被稱作是關外地區。而在關外的東北三省之間,人民的流動是沒有地理障礙的。

而這種地理上個隔絕,也就造成了心理上的一定隔絕。作爲新中國成立後的工業中心,以及計劃經濟時代的共同經歷,東北地區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社會整體。再加上近代東北人被貼上了各種"新標籤",更是加固了這種對自身的認同感。

各位小夥伴們,現在你們知道東北三省爲什麼會給人一種一個省的感覺了吧。對於這種現象,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