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为了将领土要回来,便开始私下制定应战计划。而这个时候,以色列深知凭借自己几百万的兵力,如果对方来袭,不一定能抵御住,为了维护侵略得到的领土西纳半岛,参谋长巴列夫便下令修建了巴列夫防线。但好景不长,3亿美元打造的国防线,号称坚固史无前例,结果却被450支水枪攻破。

首先要知道,巴列夫防线最令以色列军方感到满意的是,其斥巨资3亿美元,是以色列自己发明出来的建造工艺技术,与苏伊士运河相连,平均高度大约是25米左右,重点防御地是60多米,沿线大约设立了二十多个据点,都配备了三十个碉堡,碉堡周围部署了地雷防御,另外还有一些火力强的武器装备。建立成功后,以色列当时的国防部长和参谋长一起前往检阅,巴列夫为了让达扬认识到防线的坚固性,直接夸下海口称无可摧毁,达扬听了巴列夫的话感到很是心安和满意,为了表扬巴列夫,就当场用他的名字定义了该防线,成为了巴列夫防线。

但可笑的是,被巴列夫夸大表扬的防线,最后被埃及军队轻松破解。要知道沙堤最大的特征就是敌军即便是采用炸弹轰炸,或者是强行捣毁,沙子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敌军都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打通一条过道。面对这样的问题,埃及军队就想到了沙子的致命弱点就是水,沙子遇水就会呈现一种凝固的状态,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成功摧毁该防线。于是,印度军队直接搬出了450台高压水枪不断向巴列夫防线射水,正好旁边就是苏伊士运河,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水源,就这样埃及军队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就快速获得了60几条通道,而巴列夫防线也随之被摧毁。

阿拉伯国家军队顺着通道直接攻击到以色列军方内部,西纳半岛的六个装甲部队都遭遇重创,由于弹药不足,眼看就彻底沦陷了,这个时候美国出手帮了以色列一把,才稳定住局面。巴列夫防线从此成为了以色列军方的一个忌讳,那次的突袭战役中,埃及部队仅仅损失了两百多人,就打得以色列军队手足无措,如果当时没有美国的帮衬,估计历史就要重改了。

其实,巴列夫防线并没有被完全摧毁,战争结束后当地人便进行了整修,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供人参观的博物馆。很多人去旅游的时候都会了解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对于以色列政府来说,也算是一个相当羞愧的存在了。

以色列如今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依然不友好,今年还打算继续吞并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并公开表示美国会为其大开绿灯,遭到了很多国家的不满,认为这是侵犯别国领土的恶行,但以色列却丝毫没有在乎,但最后因为别的原因,导致计划搁浅。可见以色列侵略别国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这也是他们一直与中东国家关系不睦的主要原因。野心再大,也不能侵犯别国的主权和领土,他们却仗着美国狐假虎威,这点是令人感到不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