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妊娠是加重1型糖尿病(T1DM)病情及併發症的危險因素。T1DM患者進行覆蓋孕前及孕期全過程的規範和嚴格管理,對母嬰結局的改善十分重要。T1DM合併妊娠的管理需要內分泌科、產科、兒科、營養科等多學科協作,但是目前我國尚無協作實施的具體指引。鑑於此,專家組制訂了《1型糖尿病合併妊娠多學科綜合管理專家共識》,爲T1DM合併妊娠患者的全孕程管理提供參考。

本共識主要包括孕前管理、孕期管理和產後管理三個部分,本文摘選孕期管理的部分內容(血糖控制目標、血糖監測、孕期胰島素調整建議)與大家分享。

T1DM患者孕期管理——血糖控制目標

T1DM合併妊娠的孕期血糖控制目標爲: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後1h血糖<7.8mmol/L,餐後2h血糖<6.7mmol/L。因孕期須每日進行末梢血血糖監測,故末梢血血糖值應作爲衡量血糖控制良好程度的第一指標。

對於T1DM合併妊娠患者,血糖達標時間(妊娠期控制標準爲3.5-7.8mmol/L)每增加5%對改善母嬰結局有顯著臨牀意義。因此,建議妊娠期間血糖控制目標儘快安全達到同時,減少高於目標範圍時間和血糖變異。除了指尖血糖和動態血糖監測的血糖控制目標外,HbA1c也是妊娠期重要的血糖達標評判指標之一。

由於妊娠期間HbA1c會出現生理性的下降,建議每1-2個月評估1次HbAc水平,目標與孕前一致(爲6.0%-6.5%),妊娠中、晚期控制HbA1c<6.0%更優。如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較高,醫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血糖目標。糖化白蛋白(GA)可以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但其影響因素較多,包括肥胖、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亢進、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等,且其檢測方法尚未標準化,因此,GA在妊娠期的應用還有待更充分的研究數據。

T1DM患者孕期管理——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實現妊娠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基石,包括自我血糖監測(SMBG)及連續動態血糖監測(CGM)。建議妊娠期SMBG頻率4-7次/天,包括空腹、三餐前30min及三餐後1h或2h的指尖末梢血血糖,並根據血糖監測結果指導胰島素劑量的調整。除了在餐前和餐後對血糖自我監測外,CGM有助於TIDM患者達到孕期HbA1c的控制目標,同時降低巨大兒和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因此,有條件者建議可使用CGM,作爲SMBG的補充。

T1DM患者孕期管理——孕期胰島素調整建議

1.胰島素治療方案

目前,胰島素治療是實現孕期理想血糖控制的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如T1DM患者孕前有與胰島素合併使用的口服降糖藥物,建議孕期停用口服降糖藥物,並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方案及用量。建議使用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MDI)或胰島素泵(CSII)治療。需要依據指尖血糖監測、CGM和HbA1c的值不斷調整胰島素劑量。

2.胰島素類型選擇

妊娠期間建議使用每日MDI,也可使用胰島素泵控制血糖。妊娠期間推薦使用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爲人胰島素、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以及中效的人胰島素,這些胰島素的胎盤通過量極低,且無致畸作用,在妊娠期應用安全。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地特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如經醫師判斷臨牀獲益大於潛在風險時,也可使用。妊娠期應儘量避免使用預混胰島素。

3.胰島素劑量的調整

隨着妊娠的進展,胰島素的用量也在不斷變化。國外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妊娠0-9周,胰島素的用量增加;妊娠9-16周,需注意可能因孕吐導致的胰島素用量減少;妊娠16-35周,胰島素用量明顯增加;部分患者妊娠35周後,胰島素用量可能出現小幅減少。而我國的研究中發現,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每日胰島素總量分別較孕前增加0.2%、45.4%和72.7%,大劑量分別較孕前增加8.0%、72.2%和106.8%,而基礎率則在孕早期較孕前下降9.0%,孕中和晚期分別較孕前增加14.1%和32.9%。

值得注意的是,孕期胰島素使用劑量的變化亦可能與妊娠結局相關。孕晚期當胰島素劑量下降超過5%-10%時,應立即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並尋找可能導致下降的醫源性因素或其他因素。當T1DM合併妊娠患者孕30周後,每日所需胰島素劑量下降超過最大需要劑量的15%,提示可能與胎盤功能不全、母親攝入量減少或嘔吐相關。如確定胎兒的健康狀態良好,則胰島素用量下降不會伴發胎兒不良結局,也不是引產或剖宮產的指徵。

此外,如患者需使用糖皮質激素促進胎兒肺部成熟,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期間,胰島素用量可增加40%-50%。

以上內容摘自:1型糖尿病合併妊娠多學科綜合管理專家組. 1型糖尿病合併妊娠多學科綜合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糖尿病雜誌.2020年8月第12卷第8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