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想回家,書未背下,就鑽進應知應會里去吧……

來源:醫脈通

作者:亦一

本文爲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小時代》中,處於畢業季的四個女生,在惆悵憂傷的離別中,郭敬明寫了這麼一句旁白:“沒有人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着。”

聯繫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三甲醫院評審中,對於全國的醫護人員而言,那就是“沒有人會永遠評審,但永遠有人正在接受評審。”

三甲評審,對於所有的醫護人員來說,是一場災難。截止目前,唯一能與之媲美的也就是當年參加的高考,但是很多“學渣”表示:我當年高考都沒有像現在這般拼命。

那麼,三甲評審究竟把“孩子們”都逼成啥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加班+背書+整資料”大禮包,你值(超)得(不)擁(想)有(要)

加班作爲三甲評審的第一大“福利”,想想在座的各位沒有未受其害的吧。畢竟沒有加過班的三甲評審是不完整的……

@一一:加班快樂,祝我快樂,我可以找到更好的。不想回家,書未背下,就鑽進應知應會里去吧……

攝圖網

@花骨朵:老公:“晚上加班、週末加班、娃生病了還是在加班,算了,你別要我們了,去和加班過吧!”,我:……

@我看見了會笑的小王子:醫院三甲複評天天加班到9點,晚上回去還要複習,這節奏堪比修仙啊!

@歐耶也:別人的加班都是小打小鬧,我們的加班那叫一個殘忍了,現在回想都覺得當時自己是不是聖鬥士。

唉!說多了都是淚。想當年,小編也是身處三甲複評的加班漩渦中無法自拔,最終“喜提”胃病+脫髮。

背書作爲三甲複評的第二大“福利”,是不是讓在座的各位萌生出一種重回校園時代的感覺,畢竟要背的那些書,只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久之:你能想象嗎?一個個40多歲的人了,還是像小學生一樣,背完一個走一個,這真是讓人忍不住爆粗口。

@一醬:學生時代背書就是我的死穴,沒想到工作之後更是背得停不下來。好吧,我不反抗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圖源:見水印

@rtghi:背與不背,制度都在那裏,不多不少。準備與否,考覈都在那裏,不增不減。佛系佛系,做一個沒有感情的背書機器好嗎?

@中影TS:書到背時方恨多,醫海無涯苦作舟!不說了,我去背應知應會了。

小編想,醫護人員的腦袋到底是有多能“裝”,既要牢記每位患者的病情,而且還要騰出地來“裝”應知應會、規章制度、操作常規……

圖源:見水印

整資料作爲三甲複評的第三個大“福利”,很多醫護人員表示:我跪了還不行嗎?求放過!

@毛毛喵喵:“三甲”就是“三假”,整的都是些啥亂七八糟的資料,勞民傷財!

@夾竹桃:本以爲留着加班整資料的我很可憐,看到科室那臺廢寢忘食、顛倒日夜的打印機更是可憐,就不能讓孩子好好歇歇……

攝圖網

@345HG:看着科室那兩大櫃子的資料,我竟然有些不敢相信是出自我們之手。

@晴天:看着一堆資料,唯有一聲嘆息,來生一定不做醫院人!

小編真是心疼大家,摸摸頭……

你以爲“加班+背書+整資料”大禮包就是全部戲份嗎?那還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這個時候怎麼能少了扣錢扣績效的加持呢,畢竟這纔是醫院的殺手鐧。

圖源:見水印

看看該醫院的醫院評審獎懲辦法:爲了調動職工積極參與創建的主動性,即日起,暫緩發放獎金,複審結束後一次性補發,並明確,從獎金中扣除院級領導3000元;中層正職領導(包括副職主持科內工作的)2000元,副職1000元;普通員工500元。並明確規定,複審成功後雙倍返還作爲獎勵,複審不成功直接扣除作爲懲罰!

看完簡直一臉懵:這波操作犯法嗎?這確定不是職業道德綁架?

戲說三甲評審,醫護人員僅剩的苦中作樂

正所謂“評審虐我千百遍,我待評審如初戀”。在這件不可抗拒的事情上,醫護人員能做的就只有苦中作樂,得過且過了!

譬如,擅長“平平仄仄仄仄平”的人就來副對聯:

上聯是:白天我搞等級評審定規章制度搞緊急預案做組織演練完成應知應會各種PDCA

下聯對:夜班我練南拳北腿習東擋西殺玩閃展騰挪弄短跑衝刺苦學少林功夫大喊哼哼哈嘿

橫批:我是醫生

譬如,腦洞大開的人就來個段子:

“如果給你100萬,讓你去一個荒島生存1個月,但是你只能帶2東西,你會帶什麼?” 主任問一小護士。小護士不加思索道:“帶評審細則,我要去荒島上制定各種預案,完成PDCA,另外還會帶應知應會手冊,我一定要倒背如流”。語畢,科室內一片掌聲。

攝圖網

譬如,才華橫溢的人就寫首詩:

虞美人·評審

等級評審何時了,制度知多少?醫院最近又抽風,醫護不堪回首崩潰中。各種預案應猶在,只是日期改。問君整日爲何愁,恰似一盆冷水順臉流。

在此小編不得不佩服這些醫護人員的腦洞與文采,但是又忍不住憐惜與心疼。畢竟每一字一句後面都可能是一一個個不堪回首且傷痕累累的故事。

就如很多醫護人員所說,每次評審好似脫了幾層皮。那麼,爲何如此勞民傷財,醫院在評審的路上還是前仆後繼呢?

靈魂拷問:爲何醫院要進行等級評審?

正如我們努力學習是爲了考一個好大學,我們努力工作是爲了爭取一個好的發展,那麼,醫院定期的等級評審究竟是爲何呢?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三六九等”之分,因此,同理於醫院,更是如此。

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醫院經過評審,確定爲三級,每級再劃分爲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級醫院增設特等級別(也就是三級醫院分爲特、甲、乙、丙四等),因此醫院共分三級十等。

大家可不能小看每一個等級之間的區別,它們可是深藏名與利。正如三甲站在醫院等級金字塔的頂端,不僅自帶流量更有平臺支持:

攝圖網

1.只要晉升到“三級”,就意味着收費標準可以更高。衛生部《醫院分級管理辦法》明確,醫療收費應與醫院級別掛鉤。級別不同,門診掛號、住院牀位收費等都應有所不同,以適當拉開檔次。據悉,三級醫院收費標準比二級高出約30%。

2.“三級”意味着政策更優,可以購置更加高端的設備,享有更多的科研項目資源。如衛生部明確要求,申報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專科所在醫院應爲三級醫院。

3.“三級”還意味着更大的平臺、聲譽,能吸引來更多的醫療人才和病源。患者就醫都有趨高心理,有了三級醫院的標籤,自然會成爲患者選擇的重要依據。醫院有了病源,進一步的發展就有了基礎。

因此,能夠評上三甲醫院對醫院本身來說,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資源傾斜,這也是爲什麼很多醫院趨之若鶩的原因了。

但是,三甲雖好,過滿則盈。醫院在努力提升自己level的同時,也要注意把自己的醫護人員當人看;醫護人員在努力應對等級評審時,也不要忘了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切不可本末倒置。

責編 | 亦一 蘇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