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國慶假期,很多家長帶着孩子進電影院,往往首選都是《姜子牙》,畢竟這是國慶檔四部電影裏唯一一部動畫片,而且講的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神榜》的故事。

但大部分小朋友看得都並不開心,還有一些被九尾嚇哭了的。

這本來就不是一部給孩子看的動畫片,預告片裏就已經有了提示:建議八歲以上觀衆觀看。

但八歲以上就看得懂嗎?

也未必。

跟去年的哪吒不同,到最後姜子牙也沒有喊出又燃又爽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斬斷天梯是很爽,可是突然就斬了,突然就完了,很多觀衆都沒反應過來,更別提爽了。

斬斷天梯之後,人間變得更美好了,但姜子牙去了哪裏?

官方給出瞭解釋:他被關進了“神的監獄”渡劫城。

太不爽了,怎麼是這樣?

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什麼?

《哪吒之魔童降世》裏,哪吒是個孩子,他的愛與恨都是鮮明的,所以看他的故事,也酣暢淋漓,但姜子牙,不論是在傳統的封神榜故事裏,還是在新編的電影裏,他都是一個歷經滄桑的成年人,甚至,民間故事中他一直以“姜太公”的形象出現——他是一箇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註定要變得隱忍。

大部分的中年人,是裝聾作啞默默忍受着生活的重壓,或許內心有質疑有不滿,但也只是在內心裏而已。

大家都是這麼過的,打破秩序談何容易?

而且,一旦打破,隨之一起被打破的,還有自己人生前幾十年樹立起來的世界觀。

姜子牙就是這樣一箇中年人。

在被九尾“蠱惑”之前,他和所有人一樣,相信打敗九尾推翻商朝,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自己從此位列仙班,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但他突然發現一絲不對勁。

所有人都說他是被狐妖蠱惑了,要他回到“正軌”,但他默默地跟自己過不去,默默地向這個世界表達着抗議。

然後姜子牙漸漸發現,原來師尊說的和做的都不一定是正確的,原來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更好。

像師尊這樣位居上位的統治者,並不會在意底層人民的疾苦與死活,他們要的只是聽從擺佈遵守秩序的“愚民”。

這些“愚民”,死一個甚至死幾百個上千個,都無所謂,只要他們的命運,掌握在上位者的手中,就好了。

小九就是這些沒有個人意志的“愚民”,她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更無法決定。

她本來是一個普通的人類女孩,但因爲統治者的一個“宿命鎖”,她就變成了被喊打喊殺的狐妖。

統治者說她壞,她就是壞的;統治者要她死,她就必須要死。

在統治者眼裏,這個世界是一盤棋,那些人類,不過都是任自己擺佈的棋子罷了。

姜子牙原本也可以成爲高高在上俯瞰衆生的統治者,只要他能跟師尊一樣,變得“冷血”,只要他能跟十二金尊一樣,戴上面具,成爲秩序的一部分。

但他偏偏沒有。

他看不得無辜的生命在自己面前消逝,一人不救,何以救蒼生?

電影中,姜子牙在掙扎的漩渦中,突然彷彿掙脫了一切束縛一般,衣裳破裂了,頭髮變白了。

很多人說,姜子牙怎麼突然變成耶穌了?

是西方故事裏的耶穌嗎?

熟悉東方神話的觀衆,看到姜子牙的這一形象,容易聯想起來的,其實是夸父。

“夸父追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仰仗着身材高大的巨人夸父,喜愛替人打抱不平。

人間大旱,夸父看到烈日灼燒大地,於是誓要將太陽摘下來,然後他就一直追着太陽跑,最後又累又渴死去了。

姜子牙就是那個“不服”的夸父。

只不過,他最終如願摘下了太陽,但自己也受到了懲罰。

確實是一個讓人不爽的故事,如果是爽劇,主角明明是拯救人類的大英雄,結局應該是收穫鮮花與掌聲、受萬衆敬仰。

但這是一箇中年人才能看懂的暗黑童話,打破秩序,必然要付出代價。

不過,換個角度想,又似乎也沒那麼暗黑,因爲,姜子牙想做的,從來也不是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英雄,他要做的,一直都只是不再揹負心結的自己的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