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點:鞏俐,是世界影史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界最高獎的女演員,達到這一成就她只用了9年。

鞏俐爲何能成爲鞏皇?是機遇和時代帶給她的光彩嗎?瞭解完她的故事,你會明白,她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認準了去做,而運氣和能力,讓她有底氣拒絕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作者 | 大大q同學 編輯 | 白芷

說出鞏俐這個名字,零零後聽了可能會一愣。最近幾年,鞏俐作品不多,又不在國內生活。說出這個名字,年輕一代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的是太后的樣子吧?

其實1965年出生的鞏俐也就55歲而已,和不少90後的父母同齡。她和另一位“謀女郎”章子怡一前一後在中戲就讀,是同門師姐妹,在影壇上有過共同活躍的時期,彼此還有交流,也有合作。

然而“太后”的形象也並非不準確,當年章子怡初亮相,大家的評價是 “小鞏俐”。如果章子怡是 “章娘娘”,那麼鞏俐確實是 “太后”,不過或許另一個說法更能喚起大家的共鳴——鞏皇。

鞏皇就貼切立體得多了。無論是她在影壇的地位,還是在金九銀十的時尚雜誌大戰中曾經“女王降臨,以一敵十”,以及戛納紅毯爲其清場3分鐘的“女王”級待遇,鞏俐就是鞏皇。

剛剛上映的陳可辛電影《奪冠》,和去年威尼斯電影節首映的《蘭心大劇院》,都由鞏俐擔綱主角。對於鞏俐而言,銀幕是她最熟悉的戰場。

鞏俐是幸運的,她遇到過中國電影最黃金的年代,併成爲那個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之一。可惜,時也命也,中國電影的黃金年代逝去了,如今越來越少能在銀幕上看到鞏俐。

無論何時,“鞏皇”依舊是“鞏皇”,一出現就是揹着期待出場,而她也定然——不管別人的期待倒也不負期待。

鞏俐《奪冠》定妝照vs 她扮演的郎平本人

鞏皇這個名號是怎麼來的?

鞏俐天生長相大氣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不全是這麼一回事。她的長相,即使放在文藝電影——這樣一個不講究五官精緻度,更在乎感覺、氣質的門類裏,也並不算精緻,與後來的謀女郎比更說不上出衆。

但她的氣質,不只是在張藝謀電影,是中國電影甚至世界影壇,也是獨一份的。

厚嘴脣但美的女明星,國內有舒淇,國外還有安吉麗娜·朱莉,但鞏俐和她們不一樣,她的嘴脣厚,眼睛卻並不像這兩位一樣,大到給人強烈衝擊,視覺上就有濃豔的感覺。她也不似年輕演員中的石原里美、李夢,是厚嘴脣搭配小臉。

鞏俐的眼睛不小,卻不是圓形,眼睛位置不偏不倚,大小得當,內斂又聚光,臉不窄不方不尖,下頜線分明,比起標緻,更準確的形容詞,是端莊。

這張臉上可至女皇,下可至村婦,雜糅堅毅、溫和,將東方氣質展現得精準。

細看之下,端莊中還有一股憨,在那些華服加身之前,學生時代的她正是這樣一個有些憨的女孩。

攝影師肖全的鏡頭下內斂樸實的中戲女孩鞏俐

正是一股憨勁,讓她闖入影壇,成爲了中國第五代導演黃金創作期的靈感繆斯。

鞏俐是山東大妞,也是家中小妹,上頭三個哥哥一個姐姐,最小的哥哥也比她大14歲。有一種說法,是鞏俐的母親做了絕育手術,還是有了鞏俐,所以鞏俐骨子裏天不怕地不怕。

父母對她亦是“放養”。

1983年,18歲的鞏俐報考了家鄉的藝術院校,一心就想學表演,父母並不看好,但就像應對“鞏藝戀”時一樣,鞏俐媽媽說“小俐態度堅決,我們就沒有干涉。”

想學,那就去考。

第一年,鞏俐沒有考上,又考了一年,還是沒有考上。

在連續兩年落榜後,鞏俐離開了山東,輾轉北京、上海,邊工作邊繼續考學。

鞏俐的父母都不是這行的,一個是大學老師,一個是會計,在這方面自然沒什麼能幫得上的。鞏俐愣頭愣腦地考學,卻不知道自己的名額都被走關係的人插班擠掉了。

鞏俐和尹大爲

後來認識了導演尹大爲,命運纔有了轉機。在經過尹大爲指點後,她報考了中戲,以難得的大青衣氣質打動了老師。只是這回專業課第一了,文化課卻不過關。

中央戲劇學院的梁伯龍老師打電話向文化部請示,請求破格錄取鞏俐。

就這樣,鞏俐憑着一股橫衝直撞的牛勁,從山東到北京,被慧眼識珠如願考進了藝術院校。

不過,開光的女皇之路,還要從正式拍電影開始。

鞏俐成爲鞏皇,與好演員遇到黃金年代密不可分。

1993年鞏俐、張國榮、張豐毅以及陳凱歌帶着《霸王別姬》去往戛納海灘的那個夏天,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無論過去多少年,仍被影迷魂牽夢繞。

在這段時間裏嶄露頭角的美麗女主角,只用了9年時間,主演影片就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她獲得的榮耀不僅是關於藝術的,也是關於國家的。

她的第一部電影,要從大學二年級說起。

鞏俐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不過她那時並不是班裏唯一閃耀的女孩。同班同學史可類型氣質和她很像,史可更野性一些,打扮得也更洋氣。

1987年,還在上大二的她們,都成爲了電影《紅高粱》劇組考量的女主角備選。

鞏俐和史可

彼時,這部電影的導演張藝謀剛帶領着劇組和拍攝地的鄉親們種下了一大片高粱。他已經拿過金雞獎最佳攝影,也作爲《老井》的男主角嶄露頭角,然而身爲導演,還是個新手。

剛開始,看到經中戲老師推薦的史可,他也覺得很符合書裏“豐乳肥臀”的表述,但劇組擔心還在上學又毫無經驗的史可駕馭不住角色,副導演又聯繫了和史可長得很像的同學鞏俐作爲備選。

這下兩個都像,又都缺乏經驗,張藝謀看了她們穿同一身戲服試同一段戲的視頻仍拿不定主意,便和攝影顧長衛商量。過程也只有當事人清楚了,結果就是最後敲定下來是鞏俐。

鞏俐也不遑多讓,那個年代,把戲演好,是演員心中很單純的願望。所以儘管史可還不知道自己落選了,身邊的同學也都以爲史可演《紅高粱》是板上釘釘了,鞏俐還是在宿舍就開始看起了《紅高粱》的劇本。

去隔壁宿舍串門的史可見了,還傻不愣登地問她“你怎麼也看《紅高粱》?”

說起憨,兩個大妞都挺憨的。總歸是鞏俐最終進了組,面對着一些猜測和質疑,她沒有退卻,爲了將“九兒”這個角色演得貼切,她學挑水就學了一個多月,左肩磨破了就換右肩,最後成就一個後來靈氣連周迅也沒法超越的“九兒”。

然而在這部電影裏,後來更爲人津津樂道的鞏俐的“憨”,不是表演上的,而是情感上的。

爽朗自信又肯努力的鞏俐,演好了角色,也和導演張藝謀日漸生出超越友情的感情。在劇組,他們時常說笑,毫不避諱外人的眼光。風聲漸漸傳到了劇組之外,兩人竟然坦坦蕩蕩。

主要是,鞏俐坦坦蕩蕩。

山東大妞,愛就是愛了,鞏俐和當時的男友分手。而張藝謀,不怕鞏俐的男友要來打他,畢竟自己已經榮譽加身,但還在上學的鞏俐說“不想讀書了要給他生孩子”,卻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那時候鞏俐還年輕,雖然已經對媒體公開說過對事業沒有太大野心,想要美滿的家庭之類的話,但拍起戲來也是不服輸的。張藝謀便和她拖着拖着,兩人便邊談戀愛邊搞事業。

1988年,《紅高粱》成爲了首部拿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

1990年,《菊豆》帶着他們再次來到了戛納,還成爲了首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華語影片;

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1992年,《秋菊打官司》終於摘得了金獅獎。

鞏俐、張藝謀參加奧斯卡頒獎禮

在和鞏俐打得火熱的這些年裏,張藝謀創作力爆棚,最好的片子幾乎都誕生於此時期。與此同時,鞏俐也成爲了第五代導演包括李翰祥、陳凱歌、周星馳等在內的最佳女主角。

其中1993年和陳凱歌導演首次合作的《霸王別姬》,更是畫上了華語電影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機遇是其一,畢竟資質和能力也不輸的史可,後來的道路也沒有鞏俐這麼轟轟烈烈,但業務能力能打纔是最重要的一點。

拍《秋菊打官司》時,鞏俐和對手演員劉佩琦在農村裏以角色的方式生活了好幾個月,鄉親還真以爲她懷孕了。劉佩琦回憶,當時在竈臺邊有一場哭戲,是全景,但鞏俐依然一遍一遍地進入狀態。

至於在拍《菊豆》時學會染布,拍《大紅燈籠高高掛》學會敲腳,拍《藝伎回憶錄》每天練習轉扇子2000多下,那在她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十分必要的事。

別人說初出茅廬的她是小山口百惠,那時候山口百惠可是亞洲紅星,那是在誇她,可是她說:“我爲什麼要做她?”

後來,無論誕生過多少“小鞏俐”,鞏皇卻始終是鞏皇。

鞏俐算命好嗎?

兩年考四次都考不上理想院校,算起來也不是天賦型選手。

《紅高粱》籌拍時,同樣是沒經驗的學生,但老師推薦的是史可。

出了衆多“戲骨”的中戲85級,左一爲鞏俐

她似乎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認準了去做,而運氣和能力,讓她有底氣拒絕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與張藝謀相戀八年,在這段不被看好的不道德的戀情裏,鞏俐比張藝謀都還要自在。等到了1995年,鞏俐三十歲,她原來想的是三十歲之前結婚,可是依然等不來張藝謀的承諾。鞏俐的二哥去質問張藝謀,張藝謀回答“結婚不過是一張紙。”

於是她毅然結束了這段戀情,和當時追求她的富商黃和祥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看起來是賭氣,這段婚姻最後也因爲聚少離多結束,但鞏俐沒有表現出後悔過自己的決定。

以至於她和前男友、前夫都維持着良好的關係,在她深陷移民爭議時,前夫黃和祥主動站出來幫她說話:“鞏俐改國籍只是爲了方便出國。”

鞏俐和前夫

在事業最火熱的時期,她拒絕過好萊塢007系列向她拋來的橄欖枝,因爲角色太簡單了,她覺得沒意思。而對恩師尹大爲的邀請,她也直言不諱,不喜歡劇本所以不想演,尹大爲卻還說自己沾了鞏俐的“光”。

尹大爲出書回憶給鞏俐上第一課

講到鞏俐既倔又鍥而不捨

她不是一直都遇到好導演,好片子,但即便是在評分5.6的片子裏,她仍然奉獻了觀衆都驚歎的演技。

她不是一直都很有運氣,兩度被金馬獎傷得很深。第一次是重新和張藝謀合作後拍的《陸犯焉識》,她提名最佳女主角,人人都以爲拿獎是毋庸置疑的事,沒想到她卻輸給名不見經傳的臺灣女演員,氣得向來直來直去的她通過經紀人發聲,再也不想參加不公平的金馬獎;

而到了2018年,她擔任金馬獎評委會主席,媒體不懷好意地提起她曾經的豪言,她直接懟過去,“不是,你沒有好好理解我的意思,我們下來慢慢聊……”

這屆金馬獎,經歷了華語電影史上最尷尬的一幕,鞏俐最後拒絕上臺頒獎。

如果有我鞏俐在這裏

這個平臺就是一個公正的平臺

從拍戲之初,鞏俐就堅持着一年只拍一部戲,臨到最近,更是好幾年才一部作品。

近年來,鞏俐去曾經拒絕過的好萊塢拍了《花木蘭》,本來是驚天巨餅,但遇上疫情,上映一再推遲,最後上映了,口碑也不如人意。在電影中,55歲的鞏俐也不再是女主,而是給劉亦菲做配,但無論片子好賴,鞏俐絲毫沒有營銷。覺得片子不好的觀衆直接在評論裏說,一顆星屬於鞏俐。

在紅毯征戰上,鞏俐從來都是最霸氣的一個。

任是多麼土氣、浮誇的造型,也能被她駕馭得服服帖帖。在過去三十多年裏,她征戰戛納紅毯18次,最近一次還獲得了清場3分鐘同時電視直播的待遇。不過鞏俐並不是把紅毯當戰場的時尚女皇,更不是“毯星”,1988年初次去戛納紅毯的鞏俐穿的是一身月白的素雅旗袍,1993年在戛納海灘邊留下的倩影,穿的是簡單的白襯衫,黑色闊腿西裝褲。

1988年戛納紅毯造型

走紅毯之前,從來不以大牌、高定、豔壓先聲奪人,不似後輩爭奇鬥豔。清場3分鐘的這條戛納紅毯,她1分鐘多點就走完了,完了還抱怨紅毯太長,只想早點進去看電影。

她覺得有作品去走紅毯是正常的,沒有作品還去,那是腦子有毛病(不是無意中狙後輩)。

就是這樣的她,能夠獲得時尚雜誌五大刊的青睞,《嘉人》五次邀請她拍攝“金九銀十”封面;有一年《vogue》週年刊+金九銀十,請來了楊冪、周迅、李冰冰等十位女明星,卻把十個人拍得觀衆認錯,《嘉人》封面鞏俐,直接寫上“女王降臨,以一敵十”,沒人不服氣。

今年因爲疫情她被困在法國,時尚雜誌的“金九銀十”她沒有參與,但她今年還是在《奪冠》上映前出圈了,出圈的消息是她陪丈夫過生日被拍到,媒體說她身材走樣。消息一出,無數的姐姐妹妹站了起來,反對媒體這種身材羞辱報道,無論是不是粉絲都出來維護了鞏皇。

一年時間在各種社會事件的淘洗下,女性意識進一步崛起,鞏俐雖然全程沒有發一言,但依然帶起了反“body shame”大討論,不得不說確實是女王的氣場。假設事情發生在對女性更不友好的多年以前,相信鞏俐也並不會care這些評價,她身上的自在、自信,一直是構成“鞏皇”氣質的一部分,從這一點上來說,無論是演技還是人生,她都給後輩做了很好的榜樣。

也許影壇變了,但鞏俐沒變,生活上,她是敢於穿粉嫩吊帶裙出街追求幸福的小女人,片場裏,她依然是觀察角色原型、認真做筆記的演員。

未必要演女皇,在《奪冠》片場讓現役女排隊員恍神成郎平,讓觀衆驚呼的時候,就是鞏皇最有王者氣質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