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難遇的全球科技革命,孕育和孵化出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與此同時,全球氣候問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等需求,進一步加快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共克時艱、跨界合作和互利共贏的步伐。

爲加快推動“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發展,9月27日~30日,由中國科協、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召開,來自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人士圍繞可持續發展、跨產業協同和科技創新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新能源汽車爲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融合開放成爲新能源汽車發展新特徵。”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在大會發表致辭時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百年未遇之大變革,全球汽車產業應緊密合作、共克時艱,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化危爲機,加快推進“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轉型發展,爲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

共克時艱 加強更深更全面合作

在促進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合作、尤其是國際間的合作至關重要,這既是全球經濟發展發出的時代呼喚,也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想要實現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必然。

德國駐華大使葛策

十年前,中德共同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公報》,支持設立“中德替代動力平臺”,加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這被視爲兩國在電動汽車方面合作的開端。一路走來,雙方的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並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德國駐華大使葛策在本次大會上表達了將繼續加大深化合作的意願和決心並強調,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非但不會改變中國和德國的緊密合作關係,反而會進一步加強和促進中德雙方的攜手共進。“我非常自信,也樂觀看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葛策表示,“讓我們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開展合作,面對挑戰,一道爲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創造綠色環境、保護美麗地球貢獻屬於自己的重要力量。”

“十年前,全球電動汽車產量只有9000多輛,十年之後,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720萬輛,其中,中國和德國的貢獻率超過了60%。”在回顧並肯定中德合作推進國際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績之後,萬鋼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了完全市場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政策”雙輪驅動轉變。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爲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融合開放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特徵,萬鋼進一步強調,全球汽車產業只有緊密合作,才能克服當下面臨的重重困難,化危爲機,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

作爲此次大會活動的“東道主”,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致辭中表示,海南將新能源汽車發展作爲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誌性項目,着力打造“一基地兩中心”,隨着海南步入自由貿易港時代,自由貿易港政策直接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海南將爭做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排頭兵。

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祕書處主任Dan DORNER

在談到推進多方合作時,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祕書處主任Dan DORNER還提到了電力系統以及電動汽車高效融合的重要性,爲應對將電動汽車高效融合到電力系統中這一挑戰,Dan DORNER表示,這需要各行業、各利益相關方,包括交通領域和電力領域等,通過密切合作來推動一系列可行技術解決方案的落地與實現。

管理創新 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上發展新臺階

回望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從最初的導入期成功步入了當下的快速發展期,這固然是企業和行業艱苦奮鬥的努力成果,但同樣離不開政策和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可以想見,在我國新能源汽車邁向更大規模繁榮發展的新時期,來自各個管理部門以及相關機構的支持仍然將會發揮着重要的支撐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看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成爲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力量,接下來,我們需要篤定前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上新臺階。“我國產業發展中還存在創新能力不強、整車成本偏高,基礎設施滯後、安全隱患較多等突出問題,大家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決心迎接挑戰、推動發展。”辛國斌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堅定發展方向,做好中長期規劃等頂層設計,加強部門間政策措施的協調和銜接,統籌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引導資源匯聚,形成發展合力;其次,提高供給質量,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核心問題持續進行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攻關,開發先進實用產品,加快形成市場的競爭優勢;第三,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提升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鼓勵換電模式創新發展,完善充換電、停車、過路過橋等優惠政策,提升用戶體驗。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指出,作爲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引領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方向,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突破,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創新體系,堅持國際科技合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

在談到疫情帶來的新挑戰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談到了各部門以及全行業和全社會跨界合作的重要性,爲應對經濟變化、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她提出接下來的工作中有四大方面較爲重要。首先是優化治理體系,各部門應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加強協調聯通,統籌推進相關標準、推廣應用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讓制度和市場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不斷優化政策環境;第二,企業要更注重質量安全,着力解決技術方面的安全問題,從源頭上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第三,產業要更加重視協同發展,克服多重不利影響,推動跨產業、跨領域的合作深入,穩定原材料的供應來源,加強自主技術開發,防患產業可能出現的斷供風險;第四,產業發展環境要更加開放和包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奮力開創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時代。

共創共享 共繪可持續發展新藍圖

聯合國副祕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

正如聯合國副祕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所言,全球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空氣污染每年帶來全世界8000萬人的過早死亡,建立零碳(排放)經濟,發展新能源汽車刻不容緩。

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聯合主席赫伯特·迪斯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

在共創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汽車企業的參與必不可少,事實上,不少車企已經將“碳中和”提高到了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大衆汽車集團就是其中之一,承諾到2050年實現集團的碳中和目標。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聯合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只有當經濟、商業體系中的各方面積極進取,激勵並全力支持這一願景時,這個目標才能實現。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同樣強調了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他提出,只有以更開放創新的舉措應對逆全球化的挑戰,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變化中把握確定的增長機會。

寶馬集團董事韋博凡(Frank WEBER)

長安汽車常務副總裁袁明學

對於企業來說,電動化既是出於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主動選擇。寶馬集團董事韋博凡(Frank WEBER)在發表演講時談道,如何打造可持續的電動化出行方式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他們衷心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伙伴攜手合作,專注實現這一目標的達成。在推行產品和企業電動化方面,國內企業走得更早,也更堅定,來自長安汽車的常務副總裁袁明學用了三個不變來形容長安汽車的決心:堅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不變、堅定技術推動變革的策略不變、堅定市場主導的方向不變。

日產汽車公司副社長中畔邦雄(NAKAGURO Kunio)

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

堅定電動化發展戰略的同時,技術路徑也成爲了本次大會討論的重要課題。日產汽車公司副社長中畔邦雄(NAKAGURO Kunio)重點分享了日產在電池方面的技術佈局,據他透露,日產正在聯合開發更高能量密度和成本可接受的新一代電池,爭取十年內使電動汽車總成本競爭力和傳統燃油車相當;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則在演講中闡釋了他們看好的技術攻關重點之一——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他堅信,燃料電池適用於行駛里程長、功率需求大的零排放商用車應用場景,濰柴已經明確將燃料電池作爲零排放商用車動力總成的主要技術路線,加快技術和產業突破。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辛國斌相信,在全球各方達成共識、並攜手努力之下,我們有望進一步開創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局面,全球汽車產業共同分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成果,從而爲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文:施芸芸 編輯:蒙軒 版式:趙方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