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树妈妈

“和孩子相处时,你没有没做过什么后悔的事儿?”

昨天夜里,小旭跟我讲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抗争”。

儿子刚上完网课,小旭着急让他写作业,可儿子就是坐在那一动不动地玩游戏。

小旭一气之下把儿子的作业撕成了碎片:“不写作业就别吃饭了,做不完你就别出这个屋!”

谁知道儿子马上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往外走,小旭再添了一把火:“你还长能耐了,还要离家出走是不是啊,你敢走就永远别回来!”

好在小旭老公刚好下班回来,赶紧劝住儿子,也把小旭扶回了卧室。

小旭说,要是她老公没回来,或自己被愤怒的情绪吞噬,儿子真要是出了什么事,自己的肠子悔青了都没地方去哭。

是啊,孩子是会犯错,可父母情绪失控下做出的事情,却远比这些错本身更为伤人。

所有的亲子关系本都始于爱,而父母却往往用责怪和打骂,将孩子越推越远。

千万别让你的教育,毁在了不会控制情绪上。

父母的坏情绪

是中伤孩子的利器

前段时间的几个新闻,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妈妈用铁棍打死7岁亲生女儿,只因孩子吃饭慢,她一怒之下,酿成悲剧;

父亲将7岁的儿子从天桥抛下,只因自己受了刺激,眼里完全没了那个孩子;

妈妈把儿子丢在路边,只因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所以将孩子的安危抛之脑后。

是这些父母不爱孩子吗?

恰恰相反,他们因为太爱了,所以无形之中期待很高,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情绪失控。

于是,平日里爱意满满的爸妈瞬间变成了把孩子推向深渊的魔鬼。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而父母忽然爆发的坏情绪,却在一瞬间变成了中伤孩子的利器。

无论何时,都不要低估情绪的杀伤力。

公司的一次团建活动上,峥哥和我们分享了他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一件事。

差不多6岁的时候,一次晚饭时,个子不高的他去盛刚刚做好的肉汤,不小心把碗给打碎了,他惊慌地马上蹲在地上捡碎片,手都烫出了水泡也不敢说、不敢哭。

可即便这样,父亲听到声音冲过来就是一脚,把他踹倒在洒满热汤的地上,指责他没用,骂他是“讨厌鬼。”

时隔30多年,现在说起这件事,峥哥的眼里依旧难掩无助和委屈。

父亲的坏情绪,成了他儿时的噩梦,也刺痛着他的后半生。

现在的峥哥,身材高大健壮,却常常消沉自卑,每每开会提到他时,他的第一反应都是担心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要被批评或者降职。

人多的时候,他总是话很多、会讲很多段子,可幽默风趣背后藏着的却是害怕被忽视、被冷落、被嘲笑。

遗憾的是,和峥哥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父母的情绪暴力,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话语里都是犹豫和讨好,眼神里都是沮丧和恐惧,多么令人心疼!

父母的好情绪

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家唐昕在《好妈妈,不吼不叫》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末,菲儿妈妈带着菲儿去游乐场玩,中午休息时去快餐店吃饭,因为是假期店里人特别多,等了好久才排上座位。

就在菲儿的妈妈去点餐时,隔壁桌的小朋友不小心把饮料打翻了,小朋友的妈妈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一边对着孩子大吼:“吃个饭也不老实,你还吃不吃了?不吃就赶紧走!”

就这样,小朋友饭都没吃完,就被妈妈拽走了。

菲儿自己坐在那里,看着阿姨毫无顾忌地指责小朋友,害怕得有点心不在焉,妈妈正好端着东西回来,她伸手去够就没注意到妈妈右手边的饮料,也给打翻了。

菲儿手足无措的看着妈妈,以为刚才的事情就要在自己身上重演。

没想到妈妈却温柔地把她抱到一边,擦好洒在桌上的水说:“是不是上午玩累了,你还喝吗?妈妈再去给你买一杯。”

听到妈妈的话,菲儿有点意外:“妈妈,谢谢你,我以为你也会像刚才的阿姨那样对我大吼大叫呢。”

同样是打翻饮料,菲儿得到的是妈妈的呵护和指导,而那位小朋友得到的却是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和指责。

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妈妈控制情绪的能力。

父母一句话可以让孩子笑颜如花,也可以很轻易地把孩子推到崩溃的边涯。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的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父母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学业不前的导火线。”

没有一个孩子是甘愿在父母的吼叫和打骂种度过的,他们都在期望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宽容自己的不小心和难为情。

善于控制情绪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不会毫无顾忌地挖苦指责也没有突如其来地拳打脚踢,而是发自内心地愿意牵着孩子的手,一边看遍世界美好,一边感受所有温柔。

不让情绪伤害到孩子

父母需要这样做

孩子对父母有天生的依赖感,对父母的喜怒哀乐也异常敏感。

爸爸妈妈开心,他就会很快乐,会撒娇和“耍赖”;爸爸妈妈生气时,他就会默不吭声,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

“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温柔也脆弱,而为人父母,学会控制情绪,也是必修的一门课。

▍把暂停键启动在坏情绪之前

前几天,和表姐视频,正赶上她要给女儿刷牙。小悦在地垫上玩彩泥玩得专注,没听到妈妈喊她,就一动没动。

表姐就有点急了,走过去把小悦拉到卫生间,刚倒好水、挤好牙膏,小悦又要上厕所,折腾来折腾去,眼看着就要发火了。

这时,姐夫赶紧过来把表姐换了出去:“你去聊天吧,我给小悦刷。”

生活中,他们夫妻俩就是有这样的默契,当一方的情绪要爆发时,另一个人总会去安抚或者给空间去调整,不对孩子发火,也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适时给坏情绪按下暂停键,避免了对孩子的伤害,也减少了自己的难过和后悔。

▍ 给孩子时间释放恐惧和不安

国外研究显示,88%的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冲他们尖声吼叫过,而98%的父母在孩子7岁时对他们吼叫过。

对父母而言,生活中会有很多焦虑和不安,房贷车贷的压力、家务的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会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孩子稍微不听话,就忍不住发了脾气。

如果父母没能及时把情绪暂停,伤害了孩子,请一定记得给孩子留一个释放的空间。

允许孩子去找同学聊聊天,读本喜欢的书,打场球或游个泳。

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再追着让孩子去认错和改变,静静地等孩子放松下来,他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和期待。

▍ 学会和孩子和解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不犯错的,吃饭不洗手、和小朋友抢玩具、不按时做作业……

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比如:

孩子不是爱磨蹭,而是他不懂时间的概念;

孩子不是不听话,只是有趣的事情还放不下;

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没有勇气和机会去表达。

给孩子时间去成长,心平气和地沟通,孩子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带来惊喜。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成长和修炼的过程。

当父母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父母阳光温暖、温柔可亲,孩子自然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和欢喜。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 6年了,收获了 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 3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