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彭德怀下令志愿军后撤30至50公里,故意让出一部分地区,诱敌深入。美军果然上当,呼啦啦地急速北进,结果,被彭德怀集中9个军共30多个步兵师,从东、西两线发起战斗(主力在西线)。

这就是著名的第二次战役。

在西线,志愿军以38军为首,共歼敌2.3万余人,缴获和击毁大炮500余门。这是继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再一次大获全胜。

这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次与美军大战。多数美兵对中国军队知之甚少,受美军上层宣传,几乎一致以为只要被志愿军捉住,就立马要被枪决、处死,十分害怕,因此在战斗中抵抗也十分卖力。

11月17日,战斗打响后,彭德怀对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下达了一个命令:

“挑选一批美军俘虏放回去。”

杜平大吃一惊:“为什么把他们放走?”

彭德怀说:“争取美军被围后,缴械投降,减少我军不必要的伤亡。”

彭德怀放回俘虏,目的就是让他们回去后,在美军中现身说话,当志愿军的俘虏,性命无虞。在战斗危急时,减少抵抗,缴械投降。

但是,杜平还是不敢释放美军俘虏,于是发电请示党中央。

不料,彭德怀的这个决定,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18日,他回电:

“你们释放一批敌俘很好,应赶快放走。今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18日晚,志愿军释放了第一批美军俘虏,共100名。

他们回去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11月23日,美联社记者就对此事进行大幅报道。他们采访被释放的美军俘虏,俘虏们高兴地告诉他们:

“我们得到了和中国军队同样的口粮,中国军队待我们很好,对受伤者还进行治疗。”

“中国士兵不搜口袋,不拿我们的香烟和手表,啥东西都不要。”

报道发出去后,对所有在朝鲜的美军都震动很大。随后,单单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就有两起共280名美军官兵,眼看被包围了,无路可走,就主动向志愿军投降。

彭德怀的这个方法,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