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

元妃省親有沒有這個可能?

崔郊有一首《贈去婢》裏面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詩句:“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說的是舊時豪門貴族、官府的門禁森嚴,外人不能輕易進入,女眷也不能外出,此日一別,再要相見,便是遙遙無期了。侯門尚且如此,更何況皇宮禁苑。

自古以來的嬪妃入宮,照例是不可再出宮的,那麼元妃省親是不是一種演繹、架空的情節呢?

我們仔細讀一下元妃省親之前的詳細的準備工作,以及省親過程中的繁文,既合情合理,又詳細齊備,與已知的禮法嚴絲合縫,不是杜撰可以做成的。省親之前,皇帝先發硃批准奏,再有內監覈實省親過程,接着是巡查太監四處關防,司禮太監指示進退禮儀,外部又有工部官員並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逐攆閒人。

省親當日賈府五鼓即備,各處各就各位,可是一直拖延到晚上上燈,太監們如何出場,所執儀仗如何,元妃如何現身,賈家之人如何迎接,都不是憑着個人想象能夠出來的。怪的脂硯齋說:畫出內家風範,《石頭記》最難之處,別書中摸不着。這種是要自家經歷過才寫的出來,省親這種事在其他朝代是沒有的,王熙鳳也說:“歷來聽書看戲,古時從來未有”,即便是清朝當朝,省親之事也不常見,賈母是經歷過大事的,可是省親也沒有經歷,對於省親過程不熟悉,賈府一大清早就準備好了,等得不耐煩時,太監纔來傳信,要等到戌時初刻才能起身,這纔回屋休息,慢慢等待。

按照《紅樓夢》的描述,省親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內眷外出這種事很慎重,不能常有罷了。

慈禧太后年輕時省過親

清朝是的確有妃子省親的記錄,其過程跟元妃省親完全一致

清朝是的確有妃子省親的記錄的,而且基本程序和元妃省親是一樣的。我們知道清朝皇室運行都有一系列的定製和祖規,前後是不能相差很懸殊的。

《 清稗類鈔·宮闈類·孝欽後省親 》中就記載了慈禧太后省親的基本過程:

穆宗(同治)誕生九月,時孝欽後尤爲妃也,承文宗(咸豐帝)特恩,賜回家省親一次。先有太監至其家,告以某時駕到。屆時太監及侍衛羣擁黃轎而至,其母率家人、親戚排立院中入內堂,太監請妃降典,登堂升座,除母及長輩外,皆跪地磕頭。排筵宴,母陪坐於 下,蓋以妃爲皇子之母也。

當時的慈禧太后並非是以後那個垂簾聽政、把握天下的那個皇太后,只是咸豐皇帝的一個妃子,因此她不可能憑藉手中的權力給自己開一個省親的特例,而是咸豐皇帝依照祖宗舊制,批准她回家省親而已。因此這個省親的制度應該是存在的。

賈府女眷迎接

省親的過程是先有太監到懿妃家去告知某時駕到。這個和元妃省親時的情節是一樣的,可見並非杜撰。

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街頭巷口俱系圍帳幕擋嚴——正等的不耐煩,忽一太監坐大馬而來。賈母忙接入,問其消息。太監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時間到了之後,“太監及侍衛羣擁黃轎而至”,這個也和《紅樓夢》的記錄一樣,而且《紅樓夢》中記載的更加詳細,可以做史料的補充:

半日靜悄悄的。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至西街門下了馬,將馬趕出圍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對,亦是如此。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得隱隱細樂之聲。一對對龍旌鳳,雉羽夔頭,又有銷金提爐,焚着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黃金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又有值事太監捧着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等類。一隊隊過完,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抬着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

懿妃黃轎到了之後,慈禧太后的母親率領家人迎接,這和賈家迎接元妃的陣仗是一樣的,由賈母率領一干女眷要跪接,太監趕快來攙扶起來。

下面的程序是太監請懿妃降典,登堂升座,這裏的記錄比較簡略。因爲榮國府大觀園比較大,元妃要到正堂距離太遠,多了一個棄輿登舟的環節,到了行宮,復棄舟上輿,司禮太監跪請元妃升座受禮,女眷在月臺上,男屬在月臺下排班,受禮結束後,元妃出了大觀園,到了賈母正室,以家禮見了男女眷屬,見男性親屬的時候,還掛了簾子。

禮畢後的環節就是排筵宴,懿妃的母親陪坐於下,蓋以妃爲皇子之母也。而在《紅樓夢》中,也是如此,家禮結束之後,尤氏和王熙鳳前來稟報宴席已經齊備,元妃和諸人步行入大觀園,一邊欣賞園中美景,一邊與家人說話。到了正殿,諭免禮,大開筵宴,賈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紈、鳳姐等親捧羹把盞。

《清稗類鈔》因不是專錄,僅僅記其大概而已,但是具體過程與《紅樓夢》不相違背,可以相互印證、補充。因爲賈家新蓋了大觀園,所以宴席之後還有命名、作詩、聽戲的環節,結束之後,分發了賜物,元春就回宮了。

瑾妃省過親

無獨有偶,慈禧太后之後,還有一例太妃省親被記載下來。民國十三年,端康皇貴太妃(瑾妃)的生母趙氏七十大壽時,她就回到中老胡同的孃家省親。雖然已經是民國了,但是瑾妃一切行止皆遵循祖宗舊制,省親之事也僅此一次,在民國時期也是一段奇聞,因此得以詳細記錄下來。

定下省親日期之後,瑾妃孃家就開始修治宅邸,裝飾花園,家中的陳設也重新購買,並且準備了當時名貴又時髦的真皮沙發放在正堂,充當瑾妃受禮的寶座。全家人在宮中太監的指導下提前練習參拜的順序和禮儀,這一點和元妃省親之前是完全一樣的。

因爲是民國時期,無法淨街圍帳,所以女眷不能出門迎接,而是由男性親屬穿朝服在門外恭候,女性眷屬則在正房廊下等待。

到了省親的時刻瑾妃不是坐轎,而是乘汽車而來,由太監攙扶下轎,男性親屬叩拜迎接。

瑾妃此時已經54歲了,父母尚在,進入正堂之後,除父母之外,平輩及以下皆行叩頭大禮。這個環節比元妃省親要簡略一些,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開筵席

接下來也是開筵席。與元妃省親不同之處是,瑾妃這次的筵席是她在宮中做好了,帶過來的御膳。這可能是瑾妃素來喜愛美食,她所居住永和宮裏小廚房的廚子烹飪技術相當高,她還常常以美饌賞賜王公大臣,孃家的飯食真未必有她帶來的好喫。這次自己帶飯食,一方面喫着順口,另外一方面也讓孃家人嚐嚐宮中美食。

瑾妃用飯的時候,也是母親在旁陪同,這個細節和元妃與懿妃是一樣的。喫飯完畢,瑾妃又在家人陪同下,參觀了孃家的院落房間花園。這一點與元妃省親的情節一致,懿妃省親記錄簡略,沒有這一情節,也是補充。

然後撤筵,將未到之處復又遊頑。忽見山環佛寺,忙另盥手進去焚香拜佛;又題一匾雲:“苦海慈航”。又額外加恩與一班幽尼女道。

下午四點多,瑾妃傳話啓駕回宮,兄弟子侄跪送於府門外。這個情節與元妃離開的情節是類似的。下午四點是申時三刻,元妃離開時是丑時三刻,執事太監進來請駕回宮。

元春

元妃離開時,還說了這樣的話:如今天恩浩瀚,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見面是盡有的,何必傷慘。類似的制度在清朝也是有的,由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敕編纂的《國朝宮史·宮規》就記載:“內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許入宮會親者,或一年,或數月 ,許本生父母入宮,家下婦女不許隨入。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這種待遇並非是後宮女子都有的,一定要是有一定地位和資歷的纔可。與《紅樓夢》記錄不同的是入宮的時間不是一個月一次,而是一年一次,或數月一次,可以進宮的人員不止是母親,連父親也可以入宮,但是除了本生父母,家裏的其他婦女是不準入內的,例如嫡女不許姨娘入內,庶女不準嫡母及其他姨娘入內,繼母不是親生也不準入內。

另外《國朝宮史·宮規》還有記錄:“內庭等位遇娠,每日食用照常額加半,有生母者,許進內照看。”這也是母女相會的好機會。

元春可能生育過

元妃爲何可以有機會省親?元春可能生過皇子!

《紅樓夢》中說元妃省親的理由是這樣的:

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國體儀制,母女尚不能愜懷。竟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關防之處,不妨啓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

這段話裏有三個信息點:

一、是聖上以孝道治天下,不肯剝奪後宮嬪妃對父母的孝意,准許其父母進宮探視。

二,擔心嬪妃父母進宮,有宮規限制,不敢放開說話,故而准許省親。

三、可以省親的前提是,這家要有別院,可以駐蹕關防之處,纔可啓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

除了元妃之外,文中還提到了周貴人和吳貴妃兩家也在忙活建別院的事。

但是我們從上面歷史資料的記載來看,省親這種事並不常有,慈禧太后一生也只有一次省親,還是在生育了文宗皇帝的唯一兒子之後九個月才特許省親的,那個時候也是正月,她剛剛被晉封爲懿貴妃。而端康皇貴太妃省親時已經是54歲了,當時隆裕皇后已經去世了,她已經熬成了皇貴太妃了,才能在母親生日的時候省親一次。

所以元妃可以省親絕對不是皇家普惠性質的。那麼元妃回因何而得到省親的待遇呢?

賈元春進宮時做的是女史,位份並不高,但是在第十六回上,六宮都太監夏太監傳來消息說,元春晉封了鳳藻宮尚書,加封了賢德妃。

嬪妃不可能亂封

我們以康熙時期后妃晉封的例子來看一下,後宮嬪妃晉封的情況,究竟什麼情況下,後宮才能晉升。

康熙皇帝有四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一位原配,兩位繼後,一位追封,前三位孃家勢力都是了不得的,沒有這個背景當不了皇后。所以決定後宮位份的因素中,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出身高貴,入宮的起點就高,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康熙朝首席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她一開始就是王炸。

孝誠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前沒有當過皇后,是死後追封的,康熙朝,她是德妃,連貴妃都不是。烏雅氏是內務府包衣出身,是康熙十四年通過一年一次的宮女選秀進入宮中的。我們看一下她的履歷:

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晉封爲德嬪。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晉封爲德妃。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很明顯,她的晉升原因就是一個:生子。生一個晉一級,但是她的出身是包衣世家,就限制了她的最高位份,到了妃一級就升不上去了,後面生的三女一男都是白饒的。

孝恭仁皇后

康熙皇帝還有三位皇貴妃: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皇貴妃佟佳氏。這三位都是後來追封的,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是鑲黃旗包衣人,雖然也生育了,但是出身低賤,又早早去世。生前都沒有位份,因爲是十三阿哥的母親,在雍正朝追封的皇貴妃。她晉封的理由是:兒子出息。

惇怡皇貴妃

瓜爾佳氏是八旗秀女,入宮就封和嬪了,後來也生過一個女兒,但是夭折了,因此很長時間都在嬪位上沒有挪窩,但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時,皇帝發福利,給一波老宮人集體晉升了一級,她就成了和妃了。後又因撫養過弘曆,在乾隆朝加封爲皇祖溫惠皇貴太妃,她晉封的理由是:積年有功,撫養皇帝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孝懿仁皇后之同父異母妹妹,起點高,一進宮就是妃位,沒多久就晉爲貴妃,上面沒有皇后,皇貴妃,溫僖貴妃也薨了,很長時間內她是代行皇后職責的。後也因撫養過弘曆,乾隆朝被尊爲皇祖壽祺皇貴太妃。她晉封的理由是:出身,撫養皇帝。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晉封的理由也是因爲出身高貴,她是孝昭仁皇后的同父同母妹妹,進宮起點就是妃位,康熙二十年,因爲孝昭仁皇后的去世,而晉封她爲貴妃。她晉升的理由是:有個皇后姐姐

十一位妃位。順懿密妃王氏因爲是漢軍旗,晉升的很慢,生了皇十五子、十六子、十八子三個兒子,康熙五十七年才沾了發福利的光,升爲密嬪,後來因爲活的久,到了乾隆朝晉升爲皇祖順懿太妃。她晉升的理由是:積年有功,活的夠久。

純裕勤妃陳氏同上面的情況一樣,生皇十七子果親王胤禮,發福利晉嬪位,乾隆年晉皇祖純裕勤太妃。

惠妃葉赫那拉氏則是高開低走,出身滿洲正黃旗人,生皇長子胤禔,一早就成爲惠宜德榮四妃之首,可惜即是胤禔生母,又是八阿哥胤禩養母,不受雍正皇帝待見,一直沒有晉封。

榮妃馬佳氏同惠妃差不多,高開低走,生了五子一女,早早晉封妃位,可惜有一個是胤祉,一輩子就沒有再晉升。

平妃赫舍里氏是孝誠仁皇后的妹妹,跟溫僖貴妃的情況相仿,可惜早薨,就在妃位上沒動。

宜妃郭絡羅氏與惠妃、榮妃的情況相仿,她是胤禟的生母,雍正朝連個太妃都沒混上。

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是康熙帝的表妹,入宮就是嬪位,後又晉爲妃位,沒有生育。

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早亡,但是出身高貴,追封妃位。

成妃戴佳氏生皇七子淳親王胤祐,康熙五十七年發福利封妃。

定妃萬琉哈氏生皇十二子胤祹,康熙五十七年發福利封嬪,後來因爲活了九十七歲,乾隆朝晉封爲皇祖定太妃。

良妃衛氏生皇八子胤禩,升爲嬪,康熙三十九年晉爲妃位。

其餘還有嬪位十人,貴人十四人,答應、常在、格格若干就不在我們討論之列了。

雍正朝皇帝繼位的時間較晚,後宮妃嬪有限,位份高後宮多是潛邸舊人,再就是有所生育的。

我們總結這些後宮晉升的原因無非是三個:出身、生子、積年有功。追封的理由有:撫養皇帝、活的夠久。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晉封理由了。

此時元春頂多二十三四

元妃比寶玉大十幾歲,現在的年紀也頂多是二十多歲,三十不到,追封的理由肯定不適合她,積年有功也輪不上她。她一進宮也就是個女史,相當於答應常在這樣的位置,位份並不高。那些一進宮就是皇后、妃子的,孃家都得有兵權,賈政祖上如何都不好使,憑藉賈政工部侍郎的位置,元春是當不了賢德妃的,唯一的可以讓賈元春封妃的理由就是生下了皇子!其他的都不好使。

舒妃葉赫那拉氏

元妃省親可能借用了舒妃葉赫那拉氏的經歷

我們之前在《冷眼看紅樓:江南甄家是誰家?他家遠比賈家尊貴的多》一文中曾經推演過,元妃的原型不可能是曹寅之女、平郡王訥爾蘇福晉曹佳氏,因爲她的身份在禮法上檔次不太夠,最有可能的是納蘭明珠的重孫女舒妃葉赫那拉氏。而舒妃的父親納蘭永壽正好有一個從弟弟納蘭永福處過繼的嗣子寧琇,寧琇的名字正好寶玉名字的偏旁是一樣的。而納蘭永壽的長女又嫁給了平郡王納爾蘇第四子固山貝子福秀,這個福秀就是之子,這樣就和曹家成了親戚關係。

舒妃的父親納蘭永壽是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理本旗都統印務,兼署鑲紅旗都統印務,兼署鑲藍旗漢軍都統印務,這是有實權的。舒妃的母親是蘇完瓜爾佳氏正黃旗漢軍副都統阿漢泰之女。舒妃有三個同胞妹妹,一嫁阿巴泰裔孫護軍參領希布禪,一嫁多羅愉郡王弘慶,一嫁代善裔孫和碩禮親王

舒妃是在乾隆六年十三歲時經過選秀入宮爲貴人,因是葉赫那拉世家之女和侍奉壽康宮皇太后得體,很快晉爲妃位。後在乾隆十六年,舒妃(24歲)生皇十子,還沒有取大名,就在乾隆十八年夭折了。或許因爲舒妃同懿妃一樣是生下皇子,所以才得以有獲得一次省親的機會。因曹家與葉赫那拉家有親,寧琇又與曹雪芹相識,得以瞭解妃子省親的過程,寫入了《紅樓夢》中,纔有了元妃省親的情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