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莊有祿一提爲他的散文集《心靈家園》寫序,我的心就先是一熱,沒有遲疑便答應下來。爲何一熱?因爲莊有祿是安徽霍邱人,而霍邱,在“五四”時期曾經湧現出一羣優秀的作家、翻譯家、編輯家,並大多與魯迅先生有着深摯的交誼。臺靜農、李霽野、李何林、張目寒、韋素園、韋叢蕪、王冶秋、蔣光慈等等,真可謂燦若羣星。

最爲文學史所不能忽略的,是臺靜農、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與曹靖華等響應魯迅的提議並與魯迅一起共同創立未名社——“五四”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團體之一。該團體翻譯創作並重,出版有專收翻譯作品的《未名叢書》和專收創作的《未名新集》。可以說,在“五四”新文化陣營中,安徽霍邱給時代獻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李霽野是魯迅的學生,出版過雜文集《魯迅精神》;魯迅與臺靜農通信有40封之多,早在1926年,臺靜就編輯出版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研究魯迅的資料集《關於魯迅及其著作》,1932年魯迅的“北京五講”又是臺靜農全程陪同;李何林早在1939年就讚譽“魯迅是中國文藝界的唯一導師”(《近二十年中國文藝思潮論》),他又是魯迅博物館首任館長,領導、組織編撰了一系列有關魯迅的大型書籍;王冶秋曾是國家文物局局長,著有《民元前的魯迅先生》,1936年5月完成的《魯迅先生序跋集》,頗受魯迅期許;後隨於佑任去臺灣的張目寒,是魯迅的學生,正是他把這批霍邱青年一一介紹給魯迅,不然也許就沒有未名社;“以後要專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好能把全集譯完”,韋叢蕪將魯迅的這一囑託記了一輩子,哪怕在衰老病痛被鬥爭之時也是念茲在茲,終於完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全集共24部、近300萬字的翻譯工程。蔣光慈雖與魯迅形同陌路,卻也有着另一種交集:與錢杏邨等人成立太陽社,並與郭沫若的創造社一起,與魯迅就“革命文學”展開過激烈的論戰。這裏不能不重點說到韋叢蕪的哥哥韋素園。1925年9月,魯迅在臺靜農與李霽野的陪同下,專門到北京西山看望患着肺結核病的韋素園。韋素園在30歲上病逝,其碑文就是魯迅的手書:“嗚呼,宏才遠志,厄於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爲了素園的早逝,魯迅還寫下過名篇《憶韋素園君》,裏面有這樣的話:“素園卻並非天才,也非豪傑,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然而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多。”這樣的話,是可以概括那一批霍邱青年的。魯迅還說這批安徽青年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其實他們像魯迅一樣,是在燃燒自己、照亮黑暗,爲災難深重的民族與民衆獻出着自己。

由這批霍邱精英,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作家該如何做人,或曰做人對於作家的重要。作家要首先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人對於作家至關重要。什麼是好人?作家該做一個怎樣的好人?從韋素園他們,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啓示:在民族遇到危難的時候,作家應當勇敢地擔起一份自己的責任,從而也會在衝破中獲得自由,做一個時代的先覺者與燃燈人;作家應當有一個良善的人性,讓心靈常含悲憫與惻隱,常懷樸素而又摯厚的愛,將咀嚼一己的苦痛與休恤他人乃至整個人類的苦痛結合起來、統一起來;還有第三,便是不憚劬懃,甘做泥土,殫思竭慮。

我正是在閱讀這部書稿之中,感到了有祿兄的擔當、良善與對於文字的敬畏與認真,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位喜歡寫作而又愛心濃郁的好人。

他的文字裏,常有淚水,因爲那個愛字讓他心熱懷暖。他愛自己的家鄉,說“人生果真有來世,下輩子還做蓼城人”;他愛老師,記得老師看到冬天裏光着腳丫的學生所落下的眼淚;他愛“兩手皴得像松樹皮一樣,裂了許多道血口子”、就爲了給兒子掙下一隻手錶錢的父親,而母親的那雙手則更震撼人心,“皮鬆枯乾,青筋爆凸,好像槐樹皮一般;手掌磨出了厚厚的一層老繭,十指內側佈滿了道道裂口,黑灰鑽進去,難以清洗乾淨,宛如用炭筆畫出的蛛網”;而《男人下廚真好》,光是題目就已將對妻子的理解與疼愛,表露無遺。這種愛,幾乎是沒有邊界的——他愛家院中的那棵大棗樹,併爲棗樹之殤而號啕大哭;就連鳥兒們的歌唱、舞蹈、遊戲與相愛,都被他理解得絲絲入扣,還要“真想下輩子託成鳥兒,享受一把無憂無慮的浪漫情調”。

還有,一個作家能否常常自省,直接關涉着精神境界的高低。我欣賞莊有祿真誠自省的文字,比如他說:“在沒完沒了的公文的海洋裏泅渡、掙扎18個春秋,撰寫的材料等身,終爲廢紙。”這樣的清醒是難得的又有着酸楚在,並正激起他寫作道路上求變求新的雄心。以散文的境界論,這本散文集當然還存在着不足,有的篇章略顯平庸,好在有祿兄已有明確的醒悟,“受多年從事撰寫公文的影響,所寫文字,四平八穩,思路不闊,聯想不豐”等(《《人貴自知》)。已經退居二線的他,在《找回本真》一文中慶幸“離開了沒完沒了的大小會議,告別了無休無止的送往迎來,了卻了虛情假意的推杯換盞,逃離了死磨爛纏的無理訴求,沒有了事倍功半的繁瑣事務,止息了功名利祿的誘惑紛擾……三千六百個毛孔,無一處不暢快”。這就是一個作家必須擁有的自由,以他對文字的熱切與心性的真誠,我對他的創作之路有着大的期待。

庚子深秋,寫于山東濟寧方圓墾荒齋

作者簡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1952年生於山東濟寧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詩集《翠谷》、傳記《布衣孔子》、散文集《喬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