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八路軍打響了有名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中,參戰的團達到了105個。8月中旬,晉察冀軍區的聶榮臻將軍率領將士抵達前線。

就在這裏,聶榮臻將在這場抗日戰鬥中面臨他人生一次極其艱難的抉擇。而這個抉擇之所以難,是因爲這事雖然小,但它卻事關兩國,事關人性和道義。

在這個選擇出現前,剛剛經歷過一夜戰鬥的聶榮臻正在查看河北石家莊當地的地形圖。而此時的將士們正因爲贏得了一場不小的戰鬥而正有說有笑。

通過聶榮臻指揮的這次戰鬥,我軍終於奪回了井陘煤礦。當時奪回煤礦時,聶榮臻採取的是在工人配合下切斷電源,然後靠夜幕掩護,撲向井陘車站、據點和礦區的方式。

這次戰鬥,我軍消滅了礦區的全部敵人。

前排右三爲聶榮臻(與黃埔軍校政治部人員合影)

在這種情況下,身爲總指揮的聶榮臻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可就在此時,電話鈴響了,值班參謀接到電話後忙對聶榮臻喊道:“司令員,中央縱隊首長從井陘車站來電話找你。”

一聽是井陘車站來電,聶榮臻趕忙接過了電話,他剛“喂”了一聲,電話那頭就傳來急切的聲音:“司令員嗎,我們遇到一個大難題, 不知如何解決,特向你請示。”

聶榮臻聽完後心裏一驚,他定了定神道:“敵人不是解決了嗎,還有什麼難題?”

只聽電話那頭道:“三團一營戰士在攻打井陘煤礦時,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孩,大的五六歲,小的還在喫奶。前線部隊沒法帶孩子,司令員,你看怎麼辦?”

聶榮臻聽完,心裏咯噔了一下。但他想,這兩個孩子未必是日本人的小孩,所以,他道:“這好辦,你讓三團派人找到他們的父母,交給他們就行了。”

電話那頭的中央縱隊首長聽完後愣了一下,他猜想聶榮臻沒有完全聽懂這話的意思,於是,他大聲道:“報告司令員,孩子是井陘火車站日本副站長的,這位副站長受重傷死了,她們的母親也死在炮火之下,那個喫奶的小丫頭還受了重傷,但是經過搶救,小命兒保住了....”

因爲中央縱隊首長把“日本”兩個字咬得特別重,所以,聶榮臻終於完全明白:這兩個孩子不僅是日本人的種,還是日本副站長的孩子,而這副站長可是傷害了無數中國人的敵軍小領導啊。

就在聽明白那一瞬間,聶榮臻便已經呆住了。他行軍打戰十幾年,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面,他想着自己同胞被日本人欺凌殘殺,一面,他腦子裏又湧現出孩子哭喊着找爸爸媽媽的情景。

眼下,他該怎麼辦呢?這一時間,聶榮臻也沒了轍。他覺得:這個抉擇比打一場戰都難。

就在聶榮臻發呆的當口,電話那頭催促道:“司令員,怎麼處理,請快講!”見聶榮臻依舊沒有說話,電話那頭傳來試探性的聲音:“我們這裏有人主張不管她們,因爲她們是敵人的子女。再說,她們國家的人作了多少惡。”

聶榮臻沉默了一下後果斷地說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她們的父母是侵略者,但孩子無罪。我們必須保護她們。”

聶榮臻說完這些話後,電話那頭沉默了。頓了頓後,聶榮臻接着說到:“這樣吧,你先派人把孩子送到我這裏。”

說完後,他不等對方反應就直接掛斷了電話。瞭解事情原委後,指揮部裏的參謀們關切地問:“司令員,孩子送來以後,怎麼養活?”

對啊,行軍打仗,帶兩個孩子,一個還是嗷嗷待哺,這要怎麼養活呢?這事,擱誰都得發愁。可當時的聶榮臻並沒有想那麼多,他腦子裏只有那兩個剛剛失去父母的小生命。如果真的就這樣把他們扔下不管,他若不知道倒還好,若知道了,便絕不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只半天功夫,兩個孩子就被送到了指揮部。

這兩個孩子一個只有幾個月大,另一個約摸五六歲。小嬰兒身上有傷口,但見到聶榮臻時卻並不哭鬧,而大點的孩子卻怯怯地看着所有人。當她看到高大、穿着軍裝的聶榮臻時,她只覺得這個人和其他人不一樣。

眼見這個高個子叔叔輕輕接過他的妹妹後,小女孩莫名地對他有了信任。她能從他小心翼翼抱妹妹的姿勢裏判斷出:他不是壞人。當妹妹在他手裏安穩地睡去時,她眨巴着眼睛更加好奇地看向聶榮臻了。

因爲一直擔心着小嬰兒,聶榮臻還沒來得及理會小女孩。待確定嬰兒頭上、身上的包紮沒問題,也沒有引發高燒一類的問題後,他才放下心來。

接過孩子的瞬間,聶榮臻整個人都柔軟下來了。他不自主回想起10年前抱着剛出生女兒聶力時的情景了,一晃十年,可如今,因爲戰爭,他和女兒已多年不見。

聶榮臻與唯一女兒聶力(女將軍)

因爲不放心小嬰兒,待確定孩子已沉睡後,他輕輕對身邊的警衛員說:“你把醫生找來。”

醫生來了後,他說:“要好好給孩子治療。另外交給你個任務,到村子裏看看有沒有哺乳期的婦女,請個來,趕快給她餵奶。”醫生敬了個禮說:“是,我馬上派人去找。”

嬰兒被醫生抱走後,聶榮臻才仔細打量起身邊這個五六歲的小女孩來。這個小女孩長着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她還有一張討喜的小圓臉。可能是在軍營的緣故,她被剪成了短髮,頭髮大概只有一寸多長。

當天,她穿着一身帶條紋的衣褲,眼神裏帶着幾分不安。聶榮臻見她這副模樣,想起她剛剛失去父母,便更加心疼起她來。

看到小女孩後,指揮部的士兵都圍過來對她問這問那,可小女孩卻始終一言不發。她只拿眼睛定定地盯着聶榮臻。

聶榮臻讓警衛員拿了幾個梨子並親手送給小女孩。小女孩望着他卻並不用手接,想了幾秒後,聶榮臻便用水把梨子清洗了一下。清洗完再遞給小女孩時,她纔拿過去啃了起來。

一看到小女孩開始啃梨子,現場的氣氛立馬也沒有先前嚴肅了,圍觀小女孩的士兵也越來越多。一時間,所有的士兵似乎已經暫時忘記了槍炮聲和硝煙味。

聶榮臻看着這一切,更加陷入了沉思。

待到給小女孩喂稀飯時,眼見她已經完全信任了自己。他便輕輕把小女孩拉到了懷裏,一勺一勺喫着加了些許糖的稀飯的小女孩望向他時,眼神裏也滿是信任和親切了。

見小女孩已經和自己“熟絡”了,聶榮臻便溫柔地看着她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小女孩張了張嘴,卻不說話。很顯然,她聽不懂大個子叔叔的中文。

待旁邊的翻譯把聶榮臻的話告訴小女孩後,小女孩才用日文答道:“我叫興子。”

聶榮臻聽完後點着頭對大家說:“嗯,這個名字差不多,像是日本人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是叫‘興子’呀、‘枝子'呀。”

就這樣,興子和妹妹便住進了指揮部。興子平常的時候總一步不離地跟着聶榮臻,他走到哪兒,她便拽着他的馬褲跟到哪兒。

可以說,興子完全把聶榮臻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可此時的聶榮臻也強烈地感覺到:兩個孩子的到來對作爲司令員的他而言,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

思來想去後,聶榮臻終於在第四天的晚上下定決心將他們送走。他決定把她們送到石家莊日本佔領軍那裏去。

可兩軍正在生死大戰時,他們怎麼把這兩個無辜的孩子安全送到敵軍手中呢?佔領軍又是否會善待這兩個年幼的孩子呢?這個問題着實難倒了聶榮臻。

第五天晚上,聶榮臻終於想到了法子。他提筆給石家莊日軍用中文寫了一封信,因爲地方軍中有翻譯,所以他並不擔心這封自己親筆寫的信不能被日兵看懂。

在這封特殊的信函的開頭裏,聶榮臻寫到:“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從聶榮臻這封信宏大的開頭便可看出,聶榮臻的文化素養非常高。人都說,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從這封信便足見其一斑。

在第二段中,聶榮臻就將我軍如何發現兩個孤女,以及她們的悽慘境況詳細敘述了。之後,他筆鋒一轉地寫到:“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着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扶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

這句話,是聶榮臻對日軍的要求:他想請她們將這兩個孩子送回日本,交給她們在日本的親人撫養。只這短短一句,便足見此前他的思考之周全。也只有真正對生命滿懷敬畏、對孩子滿懷仁愛,才能如此鉅細地想到這一切。

或許,是聶榮臻當時被這兩個孩子觸動心靈的緣故,又或許是他太想讓兩個孩子得到好的安頓的緣故。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聶榮臻竟在安頓完兩個孩子後發自肺腑地道: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徵暴斂,外則製造戰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

說完這句後,聶榮臻接着感慨道:“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之罪行也。”

將信寫好後,聶榮臻便將信裝進了一隻牛皮紙信封裏,但他並沒有給這封信加封。他命人找了一個老鄉並對他說:“你的任務是把孩子平安送到,同時把這封信交給他們的下級人員,讓更多的日本士兵傳閱。這是一次很好的宣傳機會。”

老鄉拿到信後連忙應了聲“好”。

臨行前,聶榮臻還親自和老鄉談了很多。爲了防止他對兩個日本孩子區別對待,他特地交代道:

“我們共產黨實行的是共產主義和人道主義,對俘虜的士兵不能傷害,還要盡最大力量給予愛護和照顧。這兩個小孩子就交給你了,沿途-定要把她們保護好,要像對待中國的兒童一樣。”

在談到如何把信交給日本士兵時,因爲害怕老鄉看到日本士兵後情緒激動爆發衝突,聶榮臻還特地給他講了如何區別對待日本軍閥和士兵,如何對待日本人民羣衆的道理。老鄉聽完後點點頭說到:“我懂了,士兵未必都想打仗,都是軍閥惹的禍事。”

聶榮臻聽完,拍拍他的肩膀點了點頭。老鄉下意識地站直大聲道:“我堅決完成任務。”

因爲考慮到老鄉安全的問題,聶榮臻思考再三後決定讓老鄉拿籮筐運送兩個孩子。“這樣,他們日兵第一眼就能看到孩子,又看到你是平民打扮,定不然貿然開槍。到了佔領區,你可牢記你的使命,爲了孩子,切記小心行事。”

老鄉聽到這兒用力再次點了點頭,從他的眼神已經能夠看出,他已經對這位司令員異於常人的細緻感到驚訝了。同時,他也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出發那天,老鄉將兩個孩子分別裝在了兩個籮筐裏,然後,他才把扁擔上好。被裝進籮筐時,嬰兒的傷口已經基本痊癒,而興子看起來也較來之前更加放得開了。

但因爲不知道自己被裝進籮筐是何意,所以她只睜着好奇的雙眼打量着籮筐。因爲聶榮臻此時正在她的身旁,她並未覺察出當天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

臨出發時,聶榮臻拿出了一個袋子,袋子裏有好多雪花梨。這些雪花梨,是興子最喜歡喫的。將這些放到嬰兒那邊的籮筐時,他交代道:“路上要是孩子哭了,就給她喫梨,天熱,要常給她們喂水....”

話未說完,聶榮臻卻停住了,他感覺到自己的喉嚨已經像進了鉛塊一般。他看了一眼孩子,深吸了一口氣後道:“出發吧!”

聶榮臻說完這三個字後,老鄉便擔起籮筐。此時坐在框裏的興子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要和聶榮臻分開了。她用手扶着籮筐邊用雙眼定定地望着他,當他向她揮手道別時,她並沒有揮手,但她的眼裏卻冒出了淚水。

興子不願意離開,可只有五六歲的她也已隱隱覺得自己好像不屬於這裏。她不知道自己要被送去何方,但她又從他的眼裏懂了:她是要被送去更好(安全)的地方。

當她已經搖搖晃晃被老鄉擔了很遠時,她也依舊面朝着後面看向聶榮臻,而他的眼裏,也分明有淚水。

這些天的日夜相處裏,聶榮臻已經習慣了兩個孩子的存在,突然分開,他又怎會習慣呢?相比習慣,作爲最初接納她們的人,他心裏比誰都擔心兩個孩子的未來。在興子最後一次用淚眼看向他時,他也恍惚間看到了自己的女兒。

戰爭,讓多少人家破人亡,戰爭讓多少人妻離子散。待老鄉和兩個孩子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裏時,他看着他們離去的方向嘆道:“戰爭啊,使多少人遭到不幸,連不懂事的娃娃也不能倖免……”

聶榮臻與妻子(1942年)

不出聶榮臻的所料,老鄉擔着孩子抵達日軍佔領區一切順利,他也按照指示將那封沒有封口的信交到了日本下級人員手中。

當這封信被日軍翻譯看到時,那名最初拿到信的翻譯看完信後看着兩個孩子用日語說到:“這個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隨即,他將這封信的內容翻譯給了圍觀的日本士兵。當這封完全從日本士兵角度寫就的信被翻譯成日文時,日本士兵集體沉默了。尤其,當他們看到聶榮臻在信裏對他們抱持的同情時,他們心裏更加久久不能平靜了。

在和日本士兵講完這場戰爭實是不應該有的純粹互相傷害時,聶榮臻直指這場殘酷、罪惡戰爭的導演者就是日本軍閥、財閥。在最後一段裏,聶榮臻寫到:

“爲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

只短短几百字間,聶榮臻就成功地完成了說理。這封隨着兩個日本孤兒一起被送達的特殊信件,最終在被日本士兵傳閱後,被交到了日軍軍官手裏。

不久,一面繼續指揮作戰,一面憂心孩子安全的聶榮臻等來了日軍的一封回信。在這封信裏,日軍對聶榮臻的行爲表達了感謝,同時,他們也表示會善待這兩個孩子。

頗爲遺憾的是,因爲種種不明的原因。被送出時已經基本痊癒的嬰兒最終夭折,而興子則幸運地活下來並被送回了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35年,聶榮臻送還日本小女孩40年後。他曾經爲寫下的那封給日軍的信被發現。隨即,《人民日報》發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裏?》的報道。日本《讀賣新聞》予以轉載。

就在這年,年已經46歲的興子,即後來的美穗子在偶然看到報紙上自己的照片時頓時激動得淚流滿面,她用日文對着家人喊道:“就是他,就是他,當年救我的就是他!”

隔着四十年的光陰,美穗子還是一眼認出了聶榮臻。後來,她在接受採訪時有些難以自控地說:“我從沒想到40年後,還能找到救過自己的親人。”

也是在這一年,美穗子千里迢迢帶着自己的三個女兒來拜見聶榮臻了。

得知要與40年前自己救的小女孩再見時,年已81歲的聶榮臻心情也無比激動。那天,穿戴整齊後,他一次次問妻子:“我看起來還精神吧!”妻子張瓊華聽了忙道:“精神着呢,還是咱們的英雄的模樣。”

實際上,此時的聶榮臻已經滿頭白髮了,唯一不變的是他那依舊筆挺的身姿。

那天見面時,第一眼,美穗子就認出了昔日救自己的將軍。那一刻,兩行熱淚順着她的臉頰滾落,她慢慢地走到聶榮臻面前喊出了她曾經無數次在夢裏喊過的話:“將軍,謝謝你!”

聶榮臻與美穗子

聽到美穗子用生硬中文喊出的這句話,聶榮臻也恍若隔世。一轉眼,那個拉着他馬褲的小女孩竟也46歲了。今天,他們兩人終於在和平年代裏重逢了。

也是從那時開始,美穗子開始稱呼給自己第二次生命的聶榮臻爲父親。也是直到此時,她才知道,自己兒時被救時喫到好喫的水果叫“雪花梨”。而這種水果,是河北特有的品種。

這次見面,聶榮臻元帥送給美穗子一幅松竹梅 “歲寒三友圖”。他說:“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謝,只有松、竹、梅可以保持勃勃生機。我祝願中日友誼像它們一樣經得起考驗。”

收到這份特殊禮物後,回到日本的美穗子便特地將自家門房改建加高,以懸掛這幅珍貴的畫。

也是從此間開始,她成爲了促進中日友好往來的使者一般的存在。

1986年,美穗子夫婦再次來華探望聶榮臻。美穗子說:“父親要我們爲中日友好事業出力,他還希望我所在的日本都城市能和他的故鄉江津市結爲友好城市。”

1992年5月14日,被美穗子稱作“父親”的聶榮臻在睡夢中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天。這一年,他年94歲。他也成了中國最晚去世的十大元帥。

聶榮臻與毛主席觀看空軍飛行表演

1999年,在聶榮臻元帥誕辰100 週年之際,中國江津市與日本都城市結爲友好城市。積極促成此事的美穗子激動地說:

“我終於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說這話時,美穗子的眼裏噙滿了淚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