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轟轟烈烈,出場便死於馬超刀下,卻在三國留下濃重印記小人物

都說時勢造英雄,而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在這個混亂的年代也是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大多數的英雄人物都是在堆積如山的屍骨上成名的,畢竟是一將終成萬骨枯,但是在三國時代卻有這樣一個渺小的人物,沒有過硬的武功,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僅僅露了一面便才慘遭殺害,但是卻在三國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這個人就是死於馬超刀下的一位默默無聞的代理上討知縣閻溫。

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213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此時的馬超拒絕曹操的招攬叛逃後。馬超便在西涼公然造反,而此時也是馬超和曹操打仗正激烈的時候,當曹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時,馬超依靠着強悍的兵力,已經成爲了一個強大的存在,而他們也陷入了僵持的之中,但是馬超雖然作戰驍勇,但是聯軍內部確實矛盾重重,於是曹操簡單的一手離間計,就讓強悍的西涼軍隊分崩離析。

而此時馬超也被夏侯淵所打敗逃到了上邽縣,而此時縣內居民都想打開城門讓馬超直接佔領這座縣城,而作爲代理縣主的他自然是不肯做出這種通敵賣國的事情,但是無奈他勢單力薄,根本就無力阻止,於是便在趁亂逃到了冀城,想着來這裏請求援兵,收復被佔領的上邽,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馬超所覬覦的恰恰就是他所趕往的冀城。

閻溫剛剛到達冀城,沒多久馬超便兵臨城下,將冀城包圍了。此時的冀城幾乎沒有多少的兵力,大多都是依靠百姓的自覺禦敵,幾乎沒有什麼抵抗能力,於是在這個生死存亡之際,涼州刺史韋康決定向外求援,而最近的也就是夏侯淵所在軍營了,因爲閻溫作爲當地人卻是最熟悉這裏地形的人,於是這個任務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爲了儘快完成任務,他當即收拾好後,便從暗道中偷偷的潛出城外,準備趁着夜色暗中突圍。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有逃出去,便被夜間巡邏的士兵發現了,因爲他是通過暗道出來的,沒有乘騎快馬,所以很快便被捉到了。而他的打算在身份暴露後,也被一眼看穿,於是馬超想到一個攻城法子,就是利用閻溫亂敵方軍心,馬超看他是一個柔弱書生打扮,於是便用他的命作爲威脅,讓他聽自己的吩咐,在兩軍對壘的陣前勸降城內的軍民,閻溫當即答應了下來,但是在第二天陣前馬超卻明白自己上當了。

原來閻溫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寧死不做賣國之輩,當第二天馬超將閻溫帶到冀城城下時,閻溫隨着城中的村民和將領大喊,堅持三天就會有大軍前來救援,此時馬超終於反應過來,但是已經爲時已晚,閻溫的這招釜底抽薪將他耍得團團轉,於是在威脅招攬沒有絲毫成效的情況下,閻溫直言不事二君,不會爲了苟且偷生,而做出被拍之舉。馬超明白了無法進行招安,便再也無法按捺住心中的怒火,便舉刀將他殺害了。

但是閻溫的臨死之言卻給馬超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所有的軍民都奮起抵抗,堅持到援軍的到來,但是他們那裏能夠想得到援軍僅僅只是一個幌子,於是久久不見援軍的到來,涼州刺史韋康便想着降於馬超,但是即便歸降後馬超也並沒有饒過他,也許是因爲閻溫的不配合,讓他攻佔冀城時,受到了極大的挫折,這可能僅僅是遷怒。在打開城門投降的那一天也就是馬超將他殺掉的時候。

閻溫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代理知縣,但是他的忠肝義膽卻是馬超遠遠不及的,畢竟馬超是作爲叛將,並且閻溫誓死也不投降,而作爲刺史卻投降的韋康也是遠遠不及他的忠心,雖然他剛剛露面便被馬超殺害,但是他以一介書生成爲了忠義之士也是非常的少見的。閻溫的死沒有轟轟烈烈,甚至即便他爲了守城而選擇了就義,但是城門卻依舊被迫,父母妻兒也沒有因爲自己的忠心而得嘉獎賞賜,但是他卻維護了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動心,忠肝義膽!

可以想象一下城樓之下一介柔弱書生,在殺氣騰騰的猛將馬超面前,面對威脅卻是絲毫不懼,大義凜然的模樣也是讓人敬仰的存在,他讓人們明白,相對於自己生命,我們還有一些我們必須堅守,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