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聊高澄的作爲,他是高王的繼承者,卻又絕非僅僅是繼承者

自古以來很多人談到高澄的第一印象是紈絝、跋扈,這些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實,不過高澄作爲政治人物,最應該談的還是他的政治作爲。天平年間,少年高澄就入鄴輔政,開啓了自己短暫卻輝煌的政治生涯,這時高澄的定位不僅僅是鎮鄴的副統帥,還是高王建立新秩序的重要合作者,高澄是高王的繼承者,卻又絕非僅僅是繼承者。

其實高王與杜弼有一段對話常常被作爲高氏的黑歷史使用,另外,李延壽說高澄嚴苛是多違先王之道,顯然也是可笑的。《北史》詆譭高澄的地方不僅僅在傳論之中,李延壽在高慎事和尉景事中大加渲染高澄與他們的私人矛盾,高澄的形象從奮力反腐的青年宰輔瞬間變成公報私仇的黃口小兒,十分陰毒,高澄之嚴顯然出自高歡的授意,這本身也是高歡政治策略的一部分。

所以纔有高歡親謝崔暹之事,高澄主政時期所行的經濟律法改革也是大刀闊斧且影響深遠的,高澄也絕非不通軍事之人,高王去世後河南兩爭高澄皆有親督,更以義釋王思政示恩天下。高氏父子堅持鑄足值貨幣在虛幣濫發的三國時代殊爲難得,《麟趾格》與《北齊律》則作爲《太和律》的繼承者深刻影響了隋唐的律法體系,高澄沒被搞死的話,婁昭君有沒有可能會偏向於高澄。

而不是如同文宣死後屁股徹底到勳貴那裏去,幫勳貴幹高殷,武定年間的高澄已然是一個足夠有能力也足夠成熟的政治家。二、文襄身後但我對文襄不死的預估仍然不樂觀。原因在於,比之繼承者文宣,高澄眼裏確實揉不了沙子。高澄死後勳貴們立即開始了喪心病狂的清算,試圖將高澄的幕僚們一網打盡,好在高澄有一個好弟弟,作爲高澄最親密的弟弟與政治繼承人,高洋在與勳貴們妥協的同時保住了幕僚們的性命,並按着高澄定好的方向將北齊帶向了國力的頂峯。

無論高澄之死是否是勳貴們的刻意報復,他對勳貴們的嚴厲打擊都讓他的統治趨向不穩定。但高洋做到的這一切,高澄是否能做到呢?從小就是天之驕子的高澄能不能像高洋一樣隱忍不發,我覺得答案應該一定是否定的。總說高澄跋扈,感覺好像大家只看得見元修西奔,看不見元修剛跑到宇文泰那裏半年就被毒死了一樣高澄不死,北齊政權內部的衝突還是會爆發,但是好是壞,則完全是未知數。當然,高澄繼續在位,好處也有很多,最明顯的就是高澄如果正常去世,北齊的帝位相傳應該能進入相對正常的國有長儲、父子相繼模式,這對政權的穩定大有裨益。

但就算高澄成功安定了反對勢力,建立大齊,是否能如同題目一般統一,也是未知數,無論怎樣,這個性格跳脫卻又明察秋毫的年輕人始終是值得懷念的——如果你不認爲毆帝三拳比弒君還令人難以接受的話,畢竟武成年間北齊一樣力壓周陳,突厥來貢,但高緯快速將這一切經營成粉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