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哪吒》的觀衆,肯定不喜歡《姜子牙》”

對於這句話,我深以爲意。《姜子牙》的熱映,在影視與動漫圈掀起了一股批判與爭論的風潮,所有參與討論的人都想爭個輸贏。甚至,還湧現出了一批藉着《姜子牙》的失利去拉踩《哪吒》的觀衆。

殊不知,作爲電影本身,它也是會挑選觀衆的。從它被誕生的那剎那,就決定了它與一部分觀衆無緣。無論是它的類型也好,或者是它名字的本身,導演、主演,都能篩選剔除掉一部分觀衆。所以抱着閤家歡、二次元的心態來看《姜子牙》,絕對會感覺到不適。

觀衆對於《姜子牙》接受度不高還有一個原因,《姜子牙》的整個故事內核是反抗強權的個人意識覺醒。在國內當前的語境下有點格格不入。與《哪吒》不同,哪吒的本體是混元珠惡的部分的化身,故事內核更多的是反抗個人命運不公。而《姜子牙》這裏,並沒有絕對的惡人,有的是虛僞的神與貪婪被騙的妖,師尊爲了蒼生不擇手段,九尾爲了族人與師尊交易,姜子牙在追尋被掩埋真相的同時不斷懷疑自己曾經的信仰,最後與天庭的決裂。

《姜子牙》是一部缺點優點都很鮮明的電影。之所以現在口碑一般(就不說較差了),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問題,還有《哪吒》現象級的反噬。哪吒的口碑和票房完全是難得一見的,可能把《哪吒》原封不動地放到疫情期間也沒法有當初的熱度。所以《姜子牙》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那些喜歡或者聲稱喜歡《哪吒》的人,很可能不喜歡這部電影,他們想看到的只是另一部《哪吒》。

當然,《姜子牙》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而《哪吒》更是要票房有票房要口碑有口碑(票房拿了50億,獎項也有百花獎)。最重要的是兩部作品是同一家公司做出來的,完全沒有必要去捧一踩一。

借《姜子牙》踩《哪吒》的觀衆,可能還沒明白國產動畫走到今天有多麼不容易。是《哪吒》給了所有動畫製作人希望,也是《哪吒》纔有《姜子牙》現在的熱度。

《姜子牙》之所以口碑兩極分化,就是因爲《哪吒》把《姜子牙》帶到了一個不屬於它的高度,普通觀衆想看的,就是劇情簡單的爽片,很可惜《姜子牙》不是。現在國內主流觀念還是動畫就應該老少皆宜,想做既商業成功又有口碑的動畫電影,還是太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