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演员请就位》中,张大大贡献了一场灾难级别的表演。他挑战的角色是《我和我的祖国》中伟岸隐忍的科研英雄高远(张译饰演),可是一出场就被尔冬升导演评价为“像一个小偷”。面对昔日恋人的深情诉说,他飘忽的眼神再次被尔导吐槽:我觉得你当时心里在想,好了说完了没有,再说我就要揍你了。

太过真实的评价几乎把张大大打成了筛子。为了缓解现场尴尬的气氛,陈凯歌导演出来救场,表示不应该让初中生来做大学生的题,给张大大出了一个容易的考题: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女友拿走了,让他演一下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明眼人都知道陈凯歌导演再给张大大台阶下,这段戏只要演得差不多,就过关了!

可张大大又是抽嘴巴子,又是摔手机的,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表演让赵薇导演忍不住笑场,陈凯歌导演也只好敷衍的评论一下:姑且就算你喝醉了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让毫无表演经验的张大大去演一个高难度的角色确实是难为他,但是张大大最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并不是他拙劣的表演,而是面对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注定失败的结局表现的全无风度。

对舞台的不尊重

张大大接到角色任务之后,既没有去看电影原版,也没有虚心请教导演,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表演。尔冬升导演问他为什么要来这个舞台,他说原本的想法是和喜欢的导演合作一出剧目,现在被导演轮番否定之后,他的愿望就变成了在这个舞台上拿到尔导的S卡。

无论是他对待演戏的态度还是之后的这番说辞,都表现出对这个舞台极大的不尊重。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喜爱表演,却没有好好把握机会为自己“喜爱的表演”做出的努力。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和喜欢的导演合作,但是稍微一受质疑就冲动地表示一定要拿S卡。

表演不是一项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长时间专业的训练和时间的打磨。张大大这种口头的“努力”和“放狠话”显得即空洞又做作。因此他也仅仅收获了反矫达人尔冬升的签名S卡一张,让他回家扎飞镖玩儿。

不敢直面失败,企图靠卖惨蒙骗过关

张大大不讨喜的第二点在于无法直面失败,希望通过卖惨来逃避批评。他不断地强调给自己的角色太难,称自己拿到角色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去医院检查又什么事都没有。

可惜利用感情牌博同情在尔冬升导演这里并不管用。现实世界从来都是凭实力说话,谁又不是在生活的重担和压力之下艰难前行呢?卖惨不但打动不了任何人,反而有可能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绪之中,无法看清失败的真正原因。

一味强调公平 无视真实世界的游戏规则

张大大为自己的失败表演找的另一个借口是质疑节目规则,称B级的演员的市场评级本就不如S级和A级,选择空间又比上两个级别的演员少,这样对B级演员不公平。

这种看似寻求公平公正的辩解其实是非常苍白和幼稚的。就像郭敬明导演所说,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这样的,最厉害的演员拥有最多的选择权,越不好的演员越没有剧本找他们。其实不光演艺圈,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无视真实世界运转的规则,一味强调完全的“公平”,是一种既可怜又可笑的做法。

如何达成高成就?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的成就公式告诉我们成功=技能X努力。想在某一个领域成为成功人士,专业的技能和大量的练习缺一不可,而且如果技能和努力中的任意一项为0,则成功的可能性为0。想要成就非凡的事业,我们需要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磨练技能。

对张大大来说,无论是技能还是努力,他的得分都是0。仅仅靠宣扬梦想(喜爱表演)和激情演说(一定要拿到S)无法帮助他在演员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我不知道张大大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接下这档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节目。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几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注定的失败,我们该如何应对?像张大大那样找借口,放狠话,不肯直面自己的惨败?

也许我们应该学会更优雅地退场。尊重任务,尊重自己,尽力达到自身能力的上限。面对批评和责备,真诚回应,不胡乱甩锅,勇敢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那么成功女神也许就会在这片失败的废墟上向你展露微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