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011年10月5日,蘋果前CEO喬布斯離世,而今天正是他離開的第九個年頭。

和往年一樣,現任蘋果CEO蒂姆·庫克在社交網絡上發佈了一條紀念喬布斯的推文,以此來緬懷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產品經理。而他留下來的最大的財富就是這家名爲「蘋果」的公司。

庫克發文緬懷喬布斯,圖片來自Twitter

自從喬布斯去世後,蘋果一直面對着外界的諸多質疑:「蘋果已經沒有辦法創新了」、「如果是喬布斯會做得更好」、「蘋果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蘋果了」等等。但其實如果仔細的回望這九年時間,我們會發現,蘋果從未放棄創新和改變。

9年的時間,足矣讓一個人完成高中到研究生的學業,也足以讓一家公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有些改變是喬布斯永遠都不會做的。

今天小探就來回顧一下,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都有了哪些重大改變。放棄擬物化設計

相信很多人對於喬布斯離世後蘋果在產品設計上的第一個重大變化就是「iOS 7」系統中的全新的操作界面。

要知道,在這之前IOS系統所採用的「擬物化設計」可是喬布斯和IOS創始人斯科特·福斯特爾(Scott Forstall)的最愛。這種風格中,各種視覺元素都會盡可能地模擬現實世界中的相應實物,例如,筆記本會採用螺旋裝訂方式,並配以皮革外套。即便是在很多設計師眼中擬物元素有點老氣橫秋,但喬布斯依然堅持這樣風格。

喬布斯認爲,更加接近於實物的圖標設計可以讓用戶更加熟悉和降低使用的學習成本。而擬物設計原本思路之一,也是通過模仿真實物體,來幫助用戶獲得自然的心理感覺。

而iOS 7對蘋果的進行了改變,摒棄了所有模擬設計物品的圖標和動畫。曾經鍾愛擬物化的福斯特退位,iOS 軟件設計的主導權換成了曾經負責極簡化設計的喬納森·艾維(Jony Ive),艾維一直不喜歡擬物化的設計風格,所以他一接過iOS設計的接力棒之後,就立刻開始推行扁平化的設計風格。

iOS6與iOS7的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從當時iOS7系統上架的反映來看,許多蘋果的老用戶並沒有辦法接受這一改變,負面評價一夜之間就充斥着各大論壇,更有甚者甚至認爲這是對喬布斯的「侮辱」。但時間始終是解釋一切問題最好的答案,隨着數碼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用戶使用手機和數碼產品的頻率劇增,更加簡潔的扁平化設計風格可以使用戶的「視覺負擔」降到最低,而這正是擬物化設計無法做到的。而越來越受歡迎的扁平化設計風格也證明了蘋果當初「改頭換面」是正確的選擇。

推出iPad Mini

由於考慮到應用程序體驗不佳,爲確保準確可靠的觸摸以及屏幕上各項圖標元素之間的距離,早期喬布斯是極力反對10英寸以下的平板電腦,特別指出7英寸規格。喬布斯當時在一次財報會議上說:“7英寸兩邊不討好,對於智能手機來說太大,對於蘋果iPad來說太小。”不過,2011年蘋果內部高管多次向喬布斯提出研發7英寸iPad的想法後,其實喬布斯內心已認同了這個思路,畢竟那時Android小尺寸平板的市場表現上已有了一定的起色,只是喬布斯不希望蘋果進入低端平板電腦市場。

iPadmini,圖片來自網絡

喬布斯離世後,蘋果順利發佈了7.9英寸的iPad Mini,儘管剛面世遭到業界和果粉的種種質疑和吐槽,但最終產品的銷量證明了一切。7.9英寸iPad mini銷量已經超過了全尺寸機型,價格便宜這個關鍵賣點在市場定位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iPad Mini已經來到第五代,幾乎已經成爲了便攜式平板電腦的首選,

入局並領跑智能穿戴設備

自庫克接手公司以來,蘋果將推出可穿戴設備的傳聞一直都沒斷過。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蘋果急需一條新的產品線來打開新的硬件市場,而庫克就是爲蘋果打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人。

雖然在Apple Watch立項之初,蘋果公司面臨非常多的技術問題,還因爲無法生產出足夠小的零件而被推遲一年發售。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消費者和媒體都已經迫不及待的等待庫克發佈他的第一款「創新產品」產品了,對Apple Watch寄予非常大的希望。

但是,Apple watch剛剛推出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反而很多人認爲這是花瓶和雞肋產品。但是隨着Apple Watch的功能不斷更新,市場反應也越來越好。

Apple Watch成功颳起智能穿戴設備的風潮,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Apple Watch以外,2016年發佈AirPods同樣也取得了巨大的反響。爲了配合AirPods的上市,庫克甚至取消了iPhone的3.5mm耳機孔,這讓庫克和蘋果一時處於漫天的質疑和罵聲當中。

但精緻的造型、領先的內置光學傳感器及加速器快速讓用戶愛上了它,似乎一夜之間滿大街都是戴着一隻AirPods的人。

蘋果兩款可穿戴設備的推出,讓全世界看到硬件的新可能。一時間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取消了3.5mm耳機孔,並開始生產自己的可穿戴設備。但是無論模仿者再優秀,蘋果作爲可穿戴設備的開創者,依然穩坐釣魚臺。

根據IDC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蘋果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位列第一,超過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小米和華爲。這也使可穿戴設備成爲蘋果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轉型數字服務公司

多年來,外界對於蘋果的看法一直都是「硬件製造公司」。其實,蘋果內部也一直對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iPhone4的問世讓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呈指數級爆發,但是

2015年,當iPhone業務增長首次放緩時,蘋果就開始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服務業務上。2016年,蘋果發佈了與服務業務相關的新財務數據。

歷年iPhone佔蘋果總營收比例,圖片來自網絡

庫克當時表示:“我真的認爲我們在服務領域擁有的資產是巨大的,這可能是投資社區想要和應該更聚焦的東西。”2017年,庫克爲服務業務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到2020財年時,服務業務收入要在2016財年基礎上增長一倍,也就是在今年達到460億美元左右。

蘋果數字服務比重不斷提高,圖片來自網絡

而其後續陸續推出Apple News+、Apple Arcade 遊戲訂閱、Apple TV+ 、Apple Card等全新服務,以及提高App Store佣金分成和開放Apple music也表明了庫克的想要帶領蘋果全面發展的決心。

儘管蘋果公司的財報顯示,蘋果的營收仍然主要由包括iPhone在內的智能終端產品銷量驅動,但是這些線上服務佔據蘋果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

而今年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遠程在家辦公,市場對數碼設備和服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這導致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巨頭的業績表現一直優於絕大多數公司,完全可以用“生意興隆”來形容。

歷年數字服務佔蘋果收入的比例,圖片來自網絡

蘋果財報顯示,今年4-6月,蘋果各項業務告別了各有漲跌的狀況,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長。這些業務尤其受益於人們的居家辦公和學習需求,Mac營收同比增長了22%,達到71億美元,iPad營收爲66億美元,同比強勁增長32%,服務營收131.56億美元,同比增長15%;可穿戴設備營收達65億美元,同比增長18%。各項業務中,iPhone業務的增長依然頗爲乏力。雖然有iPhone SE的加持,但營收僅增長了2%,爲264億美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持續下滑。

可以說,目前蘋果正在一步一步的朝着數字服務公司的方向前進,並且將用戶牢牢地鎖在蘋果生態裏,這一項也算是遵照了喬布斯生前的願望。

不要想「喬布斯會怎麼做?」

無論是改變iOS的設計風格還是推出加強數字服務業務,都讓蘋果受益匪淺,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喬布斯的繼任者蒂姆·庫克(Tim Cook)。

雖然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技公司之一,並且還在今年八月份市值突破了兩萬億美元的市值,成爲美國上市公司中最值錢的公司。但是庫克和蘋果公司仍然逃脫不了媒體、消費者的批判——缺乏創意,再也無法創造出Macintosh電腦、iPhone、iPad這樣跨時代的產品。有人說,彷彿科技和營銷的創意已經在喬布斯身上耗光了一代人的期待。

其實,喬布斯生前曾親口說到:“庫克不是一個善於做產品的人。”也就是說,喬布斯知道庫克做不出劃時代的產品,但還是選擇他成爲自己的接班人。

這是爲什麼?

因爲庫克知道如何把蘋果公司變得更加偉大,如何讓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人們一直以創造出可以顛覆世界的產品來要求這位喬布斯的繼任者。而只有他知道,他要做的是需要把寄託着喬布斯遺志的公司變得更偉大,而不是像自己的老夥計喬布斯一樣創造出顛覆世界的產品。

喬布斯和庫克,兩種不同的天才;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庫克向來很淡然,2014年,庫克曾到訪清華大學,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展開對話。在對話中,錢穎一院長問他“收到過的最重要忠告是誰給的”,庫克回答“是喬布斯給我的”,那是喬布斯在彌留之際對他的囑託:“他讓我放下思想負擔,不用考慮他會去怎麼做,所以我後來每次做決定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如果是喬布斯,他會怎麼做。”

庫克在公共場合還多次說到:“喬布斯沒有給我負擔,因爲他知道,不管是誰成爲下一個CEO,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他把這一切想得很清楚……我非常感謝他這麼告訴我,我沒有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是的,喬布斯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他的成就如同擋在繼任者面前的大山,而他卻親自幫助繼任者卸下完壓力,並且選擇一位並不善於做產品繼任者。

即便已經去世九年,但喬布斯仍是這個星球上最出色的產品經理,圖片來自網絡

因爲喬布斯知道,如果他的繼任者是一位出色的產品經理,那麼外界一定會變本加厲的將他與自己比較,這樣一來無論繼任者會爲了「證明自己」而竭盡全力的想要超越喬布斯,而這樣的嘗試只會讓蘋果成爲一家爲「超越喬布斯」爲核心的公司。

而善於市場和運營的庫克則會對外界將兩人比較的結果表現的很淡然,因爲他從心理明白,自己並不是要去超越喬布斯,而是要將蘋果的核心價值變得更加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