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入蔡州》是历史老故事,普及率很高,被收录在初中教科书中,人人学习。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似懂非懂地读了,并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大格局,痛快的只看冰天雪地里偷鸡摸狗般地完成了奇袭,李愬活捉了吴元济而后用囚车押回京城,战斗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其实这场战斗能够光荣载入史册,成为经典奇袭战例,受到人们极力推崇和热捧,不仅是经典奇袭范例,同时决定了唐王朝的存亡,还包含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唐朝是一个有意思的王朝,是历史上政变最多的王朝,而且有一个奇特现象,宫廷内部的政变,老李家血流得越多越惨烈,大唐反而越来越强。但遇到宫廷外部,尤其是异姓造反,大唐就失去“优胜劣汰”式强势自信。到了后期,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不行了,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唐宪宗朝处于唐朝中晚期,宪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良,在消灭藩镇割据上取得了巨大成果,重振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史称“元和中兴”,排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唐王朝最为自信和繁荣的第三个大好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割据问题成了后来所有唐朝皇帝挥之不去的梦魇。唐宪宗在削藩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最为突出的,一举扭转了唐王朝被架空的态势,决定性的三场大战略分别为:一是讨伐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二是征讨淮西叛乱;三是招降河北三镇,即“河朔三镇”。其中征讨淮西叛乱大战略中被人赞誉的一场战斗,就是李愬雪夜入蔡州,不足万人的队伍,以深入虎穴取得了偷鸡摸狗式奇袭胜利,一招夺得征讨淮西叛乱战略的主动权和胜利果实。

在征讨淮西叛乱战争中,唐朝共征调8个州近9万大军对阵淮西4万人马,而淮西地盘只有申、光、蔡三个州,就这样打了4年,唐军始终在外围打转,始终没有攻进淮西的地盘。后勤保障方面,双方都很吃力。唐宪宗是勒紧裤腰带供应钱粮,前方官军是龟缩不见效果。淮西吴元济日子也不好过,穷兵黩武多年,就那么点资源,百姓遭受的苦难更深。这才有淮西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情景出现,人们痛恨内战。在这种背景下,李愬出场了。

李愬的成功有四个方面因素:一是李愬自身素质过硬。处于焦头烂额之中的唐宪宗想到了名将李晟,又想到了他的儿子李愬,据说善于骑射,熟读兵法,可能是一把好手。于是,李愬被重用派往前线,宪宗这次还真的用对人了。李愬为宪宗争了光,也为朝廷平叛胜利取得了决定性作用。

二是李愬不仅有军事谋略过人,而且善于带兵。如亲自去看望将士,慰问抚恤受伤和生病的人,不摆威严的架子。对待自己如此,对待俘虏也是如此,而且还重用俘虏,从而起到了分化吴元济阵营,在心理战术方面也很取得了成功。如丁士良被俘后,思想工作跟得上,为李愬所用。丁士良一举活捉了陈光洽,为俘虏吴秀琳打下了基础,形成了瓦解吴元济阵营的良性循环。

三是李愬雪夜奇袭,占尽了天时。首先是李愬计谋得到了总指挥裴度的支持和配合,吴元济主力均被吸引到了外围前线,形成后方真空的薄弱劣势;其次是李愬成功化解了官军畏惧淮西军心理,毕竟打了4年也没有打过淮西军,更何况是深入30多年官军从未踏过的地盘,而且是不足万人的孤军入穴。胆略决定胜败,李愬做到了极致。

李愬雪夜入蔡州,在军事上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奇袭战案例,与邓艾偷渡阴平相比美;政治上是一举重振大唐盛威,从而结束了藩镇割据;文化上是诠释了“擒贼先擒王”、“孤军深入”、“避实就虚”等人文内涵;个人方面是一战成名,流芳百世。其中,还出现了一场围绕《平淮西碑》碑文的大辩论。为此,辛苦了翰林学士韩愈,这位大文豪两次为李愬写碑文,第一被砸了,唐宪宗又令韩愈重新撰写的故事。

战斗回眸:李愬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毁去牙城的外门,得到了兵甲仓库,取出了军用器具。李进诚再次攻打牙城,火烧牙城的南门,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射向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到了申时,城门毁坏了,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用梯子将他接了下来。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送往京城,并且向裴度作了报告。这一天,申、光二州以及各城镇军两万多人相继前来归降。(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