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籃球一直以來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體制一直是存在、又很難解決的問題,美國每一年參加新秀的球員幾乎都是大學生球員,很多打球厲害的球員根本不擔心自己的學業問題,如果你有足夠高的籃球天賦,一定會有很多大學主動找上門了,甚至還會給你足夠的獎學金。

如果能衝擊NBA的話那肯定是最好的結局,如果不能衝進NBA,還可以留在學校完成學業。所以說美國那些球員更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學業問題,能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籃球上,同時這也能防止人才的流失和不被發現,只有這方面的實力,從小學到高中都會受到極大的關注。

相比之下,這樣的事情目前在我們國內是很難實現的,80%的家長都是爲了自己孩子今後的路着想,學習始終是在第一位的,爲了學習經常不讓孩子做這些、做那些。這樣的做法,即使是一個擁有極高籃球天賦的人,他沒有發掘出來,甚至連籃球都沒碰過,就徹底地埋沒了。

而那些有一點天賦而被發現的球員,早早就被一些體校挖掘走了,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正規籃球訓練,那些進入到了高中、大學的球員們,他們雖有天賦,但與職業水平還是相差很大,在CBA選秀大會開創之前,那些CUBA的球員是很難進入到CBA中效力的,與NBA中的新鮮血液全部從他們的大學聯賽NCAA中挑選簡直是天壤之別。

爲了解決這一人才短缺的問題,籃協就設立了更階段梯隊, 很多俱樂部也設立了自己的青年隊,在全國各地發掘人才,最終納入自己麾下,這樣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始終不能改變體質帶來的根本問題。那些選擇學業的球員,依舊很難有打CBA的機會。

直到姚明上任之後大規模改革,其中就有一項是增加CBA選秀大會,讓一些實力強的大學生球員和草根球員擁有了進入到CBA機會。近幾年通過選秀進入到CBA的球員裏,姜宇星、陳盈駿、郭凱、王少傑等人,都在慢慢站穩腳跟,其中姜宇星大有成爲國內頂級鋒線的潛質。

人才的輸送和發掘也在慢慢變好,接下來就是“體教結合”問題,很難有兩者共同擁有的情況,但是這一點清華附中就做得非常好。球隊實力在全國高中是N0.1的存在,過去14年13次奪得全國高中聯賽冠軍,完全是統治級別的實力。

甚至近日在與廣東宏遠俱樂部青年隊的比賽裏,連續兩場戰勝對手,兩戰一共贏了40分,誰說學院派球員打不贏職業青年隊。

清華附中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實力,這與他們平時的做法有很大的關係,學校裏面有一個馬約翰體育特長班,專門招收一些有天賦、有實力的體育生進入,有着“清華附中”的名號,很多人也是願意的。

在裏面的學生當然也不能放棄學業,依舊是堅持體教結合的模式,球員的訓練時間更多是用業餘休息時間,如今裏面的學生不僅學業尚佳、籃球技術也得到一個很好的提升,算是國內體教結合的典範了。

畢業之後學生們可以自己選擇之後的路,可以去到大學征戰CUBA、可以去到海外打球等等,能讓學生擁有學業的同時,籃球之路也沒斷,這一點也是很多家長也願意看到的。

近幾年從清華附中走出去的學生有鍾誠、劉航初、王少傑和郭凱等,後兩者還是以選秀大會狀元的身份,目前已經在各自的球隊擁有了不錯的地位,也算是站穩了腳跟。清華附中的成功,或許給姚明的改革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國男籃未來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