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Canalys公佈的二季度數據顯示,聯想手機在美國市場取得了同比增長8%的成績,在美國前五大手機企業當中增速居於第二名,它與蘋果是唯二取得正增長的手機品牌。

說起聯想手機,其實它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候。從2011年至2013年,國產手機品牌形成了中華酷聯四大國產手機品牌,聯想手機甚至一度成爲國產手機品牌領頭羊,2014年10月它完成對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之後一度成爲國產手機第一名和全球第三名,當時媒體曾推測2015年聯想手機將成爲國產手機品牌當中第一家突破1億部手機的手機企業。

聯想手機的迅速崛起與它抓住了運營商市場分不開,當時的聯想手機與運營商深度捆綁,其手機主要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這種模式雖然壯大了聯想手機的規模,卻也導致了它的品牌號召力不足,手機主要定位於中低端市場。

就在聯想手機暢想突破1億部銷量的時候,國內手機市場風雲突變,工信部要求運營商降低對手機的補貼,手機的銷售渠道迅速從運營商渠道向社會渠道轉變,聯想就此迅速進入了衰落的通道。

從2015年起,在線下渠道佔據優勢的OPPO和vivo迅速崛起,到2016年三季度OPPO、vivo甚至奪下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前兩名;華爲迅速發現了國內手機市場的變化推出千縣計劃強化線下渠道建設,一年時間華爲的零售渠道鋪向三四五線城市,華爲也迅速奪回了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名;小米則在線上渠道佔據優勢,由此新國產手機四強華米歐維成型。

面對國內手機市場的變化,聯想也曾努力轉變。針對線上手機市場,聯想推出了ZUK品牌,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ZUK品牌在線上手機市場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那時候聯想卻開始陷入搖擺之中,它沒有對聯想、MOTO、ZUK等手機品牌進行定位,甚至一度決定放棄當時在國內市場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聯想手機品牌,而試圖主推在國內市場已名聲受損的MOTO手機品牌,這種戰略搖擺導致它進一步失去市場。

聯想手機在中國逐漸衰落的時候,它旗下的MOTO手機品牌倒是在美國以及拉美等市場保持了穩定,畢竟摩托羅拉手機是美國市場的知名品牌,在聯想的苦心經營下, MOTO手機品牌成爲聯想在手機市場希望。市調機構counterpoint公佈的2019年數據顯示聯想手機的出貨量依然有3960萬部,位居全球第七名。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市場的手機出貨量連續下滑,然而聯想手機的出貨量卻逆勢增長。Canalys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MOTO手機在美國市場位居第四名,比早年聯想收購的時候提升了1個名次。

聯想如今的業務分爲三塊,分別是PC業務、手機業務和服務器業務。PC業務是聯想的第一大收入來源,不過聯想在全球PC市場已再次被惠普擊敗,在國內PC市場則面臨華爲的挑戰,可見它的PC業務正承受着沉重壓力。

聯想曾試圖將服務器業務發展成爲業績增長髮動機,然而在國內市場由於華爲的競爭,它的服務器業務已看不到發展的希望。隨着手機業務在美國市場取得反彈,聯想會不會再次押注手機業務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