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村都会吃酒席,但近几年发现一个现状,越来越多的人,只吃不喝,白酒啤酒成了摆设,大家是怎么做到统一的,难道都“改邪归正”了?社会确实进步了,20年前的中年人,现在已经退休了,当时的小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这中间间隔了一辈人,现在的红白喜事,酒席规格越来越高,参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且以妇女居多,其实也都是钱闹的,一天能赚了二三百,谁也不愿意耽误,要问喝酒现象成摆设,我认为主要有这3个原因,大家看一看分析的对不对?

喝酒主力退休

老爸那一辈的人,基本都是70年生人,据他他说,年轻的时候,经常不着家,跑到朋友家去拼酒,一斤两斤没问题,经常喝醉回家,那时候的农村,还不流行外出打工,大家都是就近找活干,从来不出远门,谁家要有个红白喜事,可都要去帮忙的,到了吃饭的点,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其实东家也高兴,生怕怠慢了大家,期间还来纷纷劝酒,现在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他们年纪大了,喝不动了,个个都有点小毛病,三高之类的,都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

妇女孩子不喝酒

如果不是很近的关系,就算有酒席,也很少有老爷们上场,多少家庭妇女带着孩子去,因为老爷们觉得没面子,四十桌的大席,可能只有2、3桌男同志,妇女带孩子,基本以吃为主,有时候东家会准备饮料果汁,有时候不准备,其实也就那样,女同志也不会见怪,有菜就行,白酒、啤酒自然就是摆设。

年轻人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这一点走到哪都没人劝,毕竟安全第一,因为现代人法律意识都增强了,现在年轻人不管到哪里去,都是开车去,有的是方便,有的是撑面子,形形色色都有,当然了,无论什么样的酒席,无论是什么场合,都是不敢喝酒的,几乎是滴酒不沾,大家还记得吧?同一个酒桌喝酒的,如果其中有人出事故,其他同伴,都要承担连带责任,不喝酒也没人敢劝。

互相不认识

有的是拼桌坐在一起, 有亲戚也有朋友,大家彼此不熟,即使有个别能喝的,一是没人敬他陪他喝,二是能喝多了,怕别人拿他开玩笑,也就控制酒量,或者干脆就不喝了,别说不喝酒的,就连香烟也很少抽,一般人们吃了饭,就都走了。

抽空来的没法喝

我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单位真的有事走不开,而酒席又必须到场,那就晚去早回,因为下午还有工作,逼不得已,没办法饮酒,相信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轿车、货车、农机车,只要你喝了酒,那下午的事情,就算泡汤了。

健康意识增强

农村不少人因为喝酒出脑梗的,有的连路都不走稳,人们开始注重健康,大鱼大肉不敢不吃,酒不敢多喝,就好像大家一起商量好了一般,这要放到20年前,估计连骨头都嚼了,一辈人一个思想,现在的主力已经是80后、90后,大家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再接下来,喝酒的就少了,我估计,往后的日子中,喝酒的人会更少。

以上这几点,就是农村宴席,白酒啤酒成摆设的主要原因,喝茶聊天同样也能增进感情,人们自发的形成,一种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带动着整个社会一点点迈上更高的台阶,进入更加文明健康的社会状态,我认为这样挺好的,大家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