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期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江宁区附近清修村地区,发现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当古墓封土被挖开后,考古专家看到墓顶石板的盗洞,当即脱口而出道:“这是明代时的盗洞”。考古专家为何一口咬定该盗洞是明代时期的盗洞?他们究竟有何依据?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6年时,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江宁地区进行抢救性考古时,偶然发掘出三座南宋时期的古代墓葬。从三座墓葬的形制规格上来看,其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极高,应该属于史书中能够有资格被记载的人物。根据初步推断,该座墓葬群很有可能就是南宋著名奸臣秦桧的家族墓。三座墓葬整体呈“品”字形排列,其内均为土坑竖穴石室墓,墓中没有墓门以及墓道,但是在墓室的上方,却覆盖有多块大青石板,其本身质地非常牢固,为打开墓葬增添了不少的困难,令考古专家们一时感到有些棘手。

不过在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考古专家们在找到古墓时,由于其上封土堆积千年,一时难以被清理干净,所以专家们还是决定,先利用现代化机械设施,将墓顶封土全部清理干净。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随着封土的减少,墓顶青石板上赫然显露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盗洞。考古专家们心里一惊,确认该古墓曾被盗墓贼盗掘过,墓内的文物也许多数难以幸免。

当清理封土的机械被撤走后,专家们纷纷踏上墓室青石板,研究盗洞的结构与年代。只一会的功夫,一位考古专家脱口而出道:“这是明代时期的盗洞,眼前的这一座大墓,应该早就被盗墓贼光顾过了。”,见众人有些不解,考古专家才为众人解释起来。原来,盗墓行业古已有之,早在三国时期就曾出现,但由于当时的坟墓埋葬技术有限,所以盗墓贼只要掌握好挖掘的力度与方位,即可顺利进入盗洞。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后世越来越多的贵族们,发明了各种防止盗墓的手段,诸如流沙法、灌浆法、陷阱飞刀法等等,令盗墓贼们的盗掘难度大大提高。因此而言,有盗墓贼就发明出一种“火烧水浇”的方法,专门用于对付墓顶青石防盗层。

盗墓贼都是鸡鸣狗盗之徒,不可能无中生有想到这种有效的方法,他们的灵感完全是来源于一处著名的工程——开凿胭脂峡。

胭脂峡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也被称为是“胭脂河”,曾以“胭脂岗”而得名,被后世誉为是“江南小三峡”。早在明代初期,胭脂岗附近并未通航运,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他才出于战略考虑,命人在南京地区与两浙地区开凿一条人工运河。

1393年时,朱元璋正式委派崇山侯李新到溧水,亲自负责主持开凿胭脂河的工程。当时的李新组织起苏皖两省民工数十万人,采用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对山体进行开凿。他先是命人将山石开洞,之后在洞内塞进各类可燃物,利用火烧对岩石进行加温。当岩石达到一定温度时,再用冷水进行浇灌,山石才得以裂开。正是利用这种办法,李新硬是开凿出一条30余米深、10里长的水路,为明王朝初期的各类运输船舶打开了新的航道。

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在江宁区出土的“秦桧家族墓葬”,其墓顶石条上的痕迹,与火烧水浇法令石头裂开的情况基本吻合,故此才大胆断定,该盗洞应该属于明朝时期。在此之后,借助机械的力量,考古专家们终于打开了墓葬,然而可惜的是,该座墓葬中的文物数量极少,仅有包括金器、银器、漆器、锡器、瓷器等百余件,这无疑为定义秦桧墓添加了不少的难度。

文物工作者们一生兢兢业业,对于考古事业也尽职尽责,他们都希望,能够顺利找到秦桧墓葬,给历史一个交代。该愿望虽然遥遥无期,但也同时传来了好消息,在江宁区清修村附近,另一些考古专家找到了秦桧后人秦熺的墓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小编也相信,随着秦熺中的秘密不断被揭开,其先人秦桧的墓葬也一定会被找到,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