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渤海面積這麼小,黃河的輸沙量那麼大,渤海會被黃河帶來的泥沙給填平嗎?

▲製圖-星球研究所

曾有人做出估測:如果黃河年均輸沙量保持在15億噸以上,那麼只需500年就能將渤海填平。

而實際上,這個結論太草率了。僅靠黃河帶來的泥沙,不可能將渤海填平。原因主要有三點:

1、黃河的輸沙量在減少。

黃河的輸沙量從公元前1000年到上世紀末都處於快速增加階段,但是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黃河的輸沙量斷崖式下跌,甚至一度低於長江,2016年黃河輸沙只有1.08億噸,而長江是1.52億噸,曾經在輸沙量方面,黃河是完全碾壓長江的。黃河曾在一個世紀的時期裏保持着年均輸沙15億噸的狀態,在1933年測得最大輸沙量爲39.1億噸,在1977年測得黃河最大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簡直是遊動的泥漿。所以有人預測500年後渤海會被填平。

但是近十年來,黃河的年均輸沙量只有1.72億噸,長江的年均輸沙量爲1.21億噸。黃河輸沙量驟減導致黃河三角洲逐漸被海洋侵蝕,從1998年就開始萎縮,年均減少2.53平方公里。如今黃河水變清已經不算大新聞了,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黃河輸沙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有:工農業用水量增加,導致徑流量減少;黃土高原的植樹造林工程降低了水土流失;水利設施將大量泥沙攔截在水庫裏。

輸沙量減少使黃河已經失去了填平渤海的能力。

2、渤海地區仍處於間歇性下沉階段,泥沙雖然能在入海口堆積,但渤海容納泥沙的空間也在擴大。

大約6500萬年前,青藏高原隆升配合太平洋板塊的俯衝,使得如今的華北平原和渤海一帶開始下沉,周圍的太行山、燕山、泰山等山脈開始升高,下沉部分形成了“環渤海灣盆地”,四面八方的河流匯集到這個低窪處,形成一個巨大的淡水湖,稱爲古渤海湖。當時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連在一起,稱爲膠遼陸橋。

大約在30萬年前,膠遼陸橋徹底解體,海水進入渤海,古渤海湖正式成爲海域。而如今渤海和黃海交界處的廟島羣島就是膠遼陸橋上的山峯頂部。

渤海的間歇性下沉至今仍未停止。黃河在輸沙量最大的時期未能將其填平,那麼隨着渤海的下沉和黃河入海泥沙減少,就更不可能了。

3、海平面會不斷的上升和下降,渤海的面積也會隨之擴大和縮小。

渤海並不是封閉的,它通過黃海、東海與太平洋連成一體,跟隨全球海平面同升同降。

▲這是約1.9萬年前的冰期,由於大量海水凍結,導致全球海平面下降約120米。可以看見日本海都成了冰蓋。棕色部分目前是海洋,在當時是陸地,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滄海桑田”。當時的古黃河、古鴨綠江、古漢江糾纏到一起,在濟州島附近入海,而長江的入海口更是直接延伸到了大陸架邊緣。

約1.2萬年前冰期結束,海平面快速回升,渤海漫到了滄州、黃驊、濱州一帶。當時的渤海至少有現在兩個大。

所以在歷史上海平面一直在上升和下降,海洋的面積也在擴大和縮小,渤海並不是一個靜止的封閉空間。目前全球海平面呈現上升的趨勢,聯合國的氣候研究機構在2013年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會上升40-60cm。

綜上所述,黃河不會將渤海填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