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由包貝爾、辛芷蕾領銜主演的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上映後,被觀衆大肆吐槽,目前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僅爲3.5分,電影翻拍自2008年日本愛情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後者豆瓣評分7.5。

距離電影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最近,知乎上一則#如何評價包貝爾、辛芷蕾主演的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的話題又將影片拉回了觀衆的視野。

圖片源於網絡

網友們吐槽最多的,除了包貝爾的演技以外,就是這部電影的劇情,說是翻拍,但根本就是照着舊劇本重演一遍。

除了極少的本土包袱之外,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任何創新改動,全然可以當成是包貝爾與辛芷蕾的AI換臉版,甚至電影裏的搞笑情節也都一一搬運過來。也怪不得電影上映了7天就慘遭下線。

今天我們不討論演技或是影片本身,反倒是“機器人女友”這個概念似乎比較有意思,目前不少遊戲、動漫中都出現了“虛擬女友”的概念,日本更是推出Ai女友機器人。

如果有一天Ai機器人普及,你是否會考慮與她/他談一場戀愛呢?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未來大會人工智能圓桌的演講:

主持人:另外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也是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個問題,就是隨着AI的發展,肯定會有一定的思想,那麼會不會真的有人和AI談戀愛呢?各位覺得這個是一個什麼現象?另外我就覺得如果說真的有人和AI談戀愛的這種現象出現的話,那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繁衍方式肯定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各位是什麼看法,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苑維然:如果說把AI涉及到跟情感這方面相掛鉤的話,從技術上來講我覺得目前是有點問題的,但是如果說我們從需求上來講的話跟AI談戀愛這件事情我覺得對於男女是不一樣的,剛纔我問我老婆這個問題,我老婆說不可能,談戀愛主要是精神和靈魂層面的交流,AI怎麼可能,對不對?

但是我問了一些那個羣裏邊的男同胞,男同胞就說不錯,省事了,又簡單、又靈魂、又省事,而且可以定製化,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是這個男女真的不一樣,所以以後這個行業,所謂這個行業當然也是很先鋒的行業,任何一個技術可能在它落地的時候,比如說當年的報紙、電視,或者是視頻什麼的都是在這個行業裏邊最先走出來的對不對。

鄧蓓: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看過一些很經典的電影,包括雲端的她,斯嘉麗與約翰遜演的,真的是,雖然她沒有露面,只有她的聲音,她性感的聲音,但是那個片子真的是非常好,也是講述的就是人和AI去談戀愛的事情,包括說我們可能看的一些更科技的科幻片,比如說黑鏡系列,那麼它裏面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一些場景,其實都是有這樣的一個,其實它不可能說是一定的倫理道德,但是可能是隨着我們社會發展可能真的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但是換句話來說你身邊一定是需求這種精神的安慰和精神的東西,但是如果說通過定製化去滿足你的這種性格缺陷,什麼時候去關懷你,去知道你的脾氣,然後忍受你的東西,它甚至可能比人類的另一半可能還要好,我覺得挺可怕的,是這一點的,但是不見得說它不好。

關於繁衍方式其實我覺得,說實話我覺得我剛纔說到的人工智能,就是未來這樣的人出現,出現的時間節點可能比另一種繁衍方式可能來得都晚,因爲我們現在的醫學其實還是很發達,甚至可能在真正的人工智能實現之前就已經有變化了,我覺得是這樣,所以到那兒我覺得可能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這樣的他什麼時候才能出現。

張人傑:那首先我覺得從技術上來講的話,因爲我這邊是做那個語音AI的,那麼從技術上我覺得這個變成現實可能會很遠很遠,然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很難,爲什麼呢?因爲大家都知道愛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首先愛是一種感覺,那麼機器能帶來一種感覺嗎?我覺得不大可能

比如說我們舉個例子,有一個詞叫七年之癢,有可能就是兩個戀人在一起過了七年之後他們發現彼此太熟悉了,以至於不想再繼續下去了,那麼一樣的,如果你的這個機器人它真的特別特別瞭解你,你可能覺得會很煩,你會失去那種新鮮感,因爲愛情裏頭其實最難的就是保鮮,那麼如果真的是機器人,機器人它由於大數據的話它對你太熟悉了,太熟悉了可能你就不可能產生這種愛的感覺。

所以人類的情感的話我覺得我們只能讓機器去模仿他,但是永遠不可能成爲現實,因爲人他就是有血有肉的,所以你需要的另一半應該是可以去感受的。

廖海峯:感謝前面三位的,對我也有很大啓發。我講講我對這幾個問題的認識,我先說繁衍這個問題,因爲我是這麼考慮這個問題的,其實首先它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問題,那我們其實作爲正常的一個生物,其實他有一種,就是有後代的衝動,讓你優秀基因往下延續的一種衝動,但實際上我覺得不管人工智能怎麼去發達,走到哪一步其實繁衍後代的問題,其實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不可替代的,AI這一塊那是不可能去完成這個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想再說一點,其實從技術的角度或者從一種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講這個肯定會讓大家覺得這個非常,很容易你就能看到這些事情,那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那我們可能這一代都或多或少接觸過網戀,實際上你在網戀的時候你是看不見對方的。

但是就像張總說的一樣,這個是永遠不可能替代一個真人的需求,但是從現實的市場需求上它也許是存在的,它不一定叫愛情的需求,它可能是一種情感上的刺激,或者說心理上的一種慰藉,總之來說它會對你的心理上達到一個調和或者滿足,不管你是正常的心理,甚至你是變態的心理都有可能。

那從技術角度說是這樣的,但是這個技術,技術無錯,我們講技術沒有善惡,但實際上我們從業者在做的過程當中可以去把握,你把這個技術運用在哪些地方,如果你對,比如說我們有一些抑鬱傾向,甚至什麼什麼遭受了重大挫折了,那你把這技術用於這裏它是可以解決非常多的社會問題的,它不單是愛情的問題,而且是一種情感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覺得這個AI技術對於我們以後來說可能疏導心理問題,在一定範圍內去解決情感問題是有用的,但是對於解決我們的愛情的問題,找到你心中的那個他的問題,對於我們搞好自己的小家,搞好我們這個國家,從繁衍後代方面來說我覺得還是沒有辦法去完成的。

相關文章